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教学要点:1、了解柳永及作品《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2、学习并背诵《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背诵默写。二、作者简介你对柳永了解多少?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又字景庄,因家族内排行第七,俗称柳七。北宋专力写词的第一人。柳永生活在一个快要烂掉的国家和错误的时代,如果他晚生980多年,只凭吹拉弹唱的一手绝活,填词谱曲的卓绝才华,最起码也是演艺界的大腕。可980年前,他只有靠给妓女们填词打发岁月,虽然赢得了数不清的女儿心,却因此毁了自己的名声,耽搁了锦绣前程,最后落到“贫病即死,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的地步。柳永大概活了63岁,除了孩提时代和为数不多的几年游宦经历外,其余时间,一直混迹于秦楼楚馆、烟花巷陌。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柳词内容有三类: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有名。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2描写男女情爱。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迷仙引》。3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是这部分词的代表作。“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八声甘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道出了居无定处,四海漂泊的乡思愁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夜半乐》)和“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八声甘州》)中主人公颓唐的心情将秋日景象涂抹上浓重的阴影。词人的离愁别绪与冷落清秋的景物相互交融,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境界。宋词自柳永起开始作容纳内容更多的慢词,这为小令之外又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柳词善以铺叙的手法说物言情。大量吸收口语,是柳词表达富于变化的内容时的一种手段。三、初读全词1、找一生朗读本词。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俺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2、注释1.潇潇:风雨急骤的样子。2.霜风:秋风,寒风。3.关河:山关江河,即山河。4.是处:处处。5.苒苒:渐渐。6.物华:美好的景物。7.渺邈:遥远。8.何事:为什么。9.淹留:久留。10.颙(yóng)望):指抬头凝望。11.争知:怎知。12.恁(nèn):这样。3、译文潇潇暮雨,洒遍江天,直洗出一片清秋天地。雨过后。渐觉霜风凄紧,秋意一阵紧似一阵。词人独立高楼,极目远望,关河冷落,夕阳残照。风雨过后,到处红衰翠减,韶光休矣。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似与词人默默相对。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不忍登高临远,因故乡邈渺不可见,而望乡又总使人归心难收。更遥想佳人,此刻亦独立妆楼举首凝亡命望,多少次天际识归舟,总是一场空!美人迟暮之悲,和红衰翠减之悲,亦打成一片。佳人又怎知道,此时此刻,我与你正一样凝愁相望!四、鉴赏本词1、上片主要是写景,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词中的“景物”写出来。暮雨、江天、霜风、关河、残照、红翠、物华、江水……2、读下片,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从哪里看出来?思乡、思亲,“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3、作者如何写的?先写自己望乡,怀人、思归,再想像佳人切盼自己回去。虚实结合。4、评析全词情景相生,笔致阔大而婉曲,特别是“想佳人”一段从对方着想,为柳永慢词惯用的技法世称“柳七家数”,或“屯田家法,”此词堪称典范。这首词是柳永的名作,写羁旅行役、思乡怀人。上片写登楼所见之秋景,凄清寥廓。下片写对家乡亲人的眷恋之情,抒情婉曲。本词抒写羁旅行役之苦,是柳永的代表作。开篇单字领起,“对”字用得精当有神,振醒全篇。即全词均是作者的所见所感。暮雨是大背景,“霜风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