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习目标: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通过讨论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习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习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自主预习一、种群数量的增长(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含义:在条件下的种群,以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图曲线大致呈“J”型。2.“J”型增长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理想条件):在条件充裕、气候、没有等条件下。(2)建立模型:t年以后种群的数量表达式为:各参数含义:N0表示;t表示Nt表示;λ表示(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后,数量趋于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2.产生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数量也会,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当种群的死亡率与出生率时,种群数量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3.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___________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_______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用表示。二、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食物、、疾病等。(2)人为因素: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中,在不利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预习自测1.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J型增长()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开始出现食物不足,但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的生存C.只是没有捕食者D.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2.种群数量的“J”型曲线用公式表示为()A.N1=N0λB.N2=N1λC.N3=N0λ3D.Nt=N0λt3.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关于某种群的数量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1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保持相对稳定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合作探究探究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分裂繁殖一代。1.填写下表:算出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在不同时间(单位min)的数量。时间(min)20406080100120140160180分裂次数数量(个)2.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Nn=3.请你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菌的种群增长曲线。4.由图可知,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该细菌数量呈增长。5.“J”型增长的数量变化特点: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增长,种群增长率。(增长率是单位时间内增长的个体数/初始个体数)6.在自然界中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吗?自然界中“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原因是什么?探究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分析B、C、D点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B点:出生率_____死亡率;C点:出生率_____死亡率;D点:出生率_____死亡率2.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是_____段,其原因是。2DBAC种群数量3.增长最快的点是_____。4.CD段增长速度变慢的可能原因是5.D点达到最大值K值,K值的含义是6.你认为K值是个固定值吗,为什么?7.“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是怎样变化的?画出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思考与交流1.试从环境容纳量角度上分析保护大熊猫和控制鼠害的根本措施。2.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捕捞时我们应将种群数量控制在什么数值?试分析原因。归纳总结“J”型曲线“S”型曲线条件种群增长(速)率有无K值检测反馈1.不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使该物种大量繁殖,导致严重危害,例如某些害虫。下面哪种情况可能和外来物种的大量繁殖无关()A.缺乏天敌B.食物丰富C.气候适宜D.对本地物种没有影响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990年紫茎泽兰(一种毒草)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曲线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