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N-14F-19S-32Mg-24K-39Si-28Ca-40一、选择题(1—12小题,每题2分。13—16小题每题3分,共36分)1.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洁净干燥的空气属于纯净物B.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时发生物理变化,利用氮气和氧气的密度不同C.在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氮气可以延缓食物变质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量取液体C.收集氧气D.测溶液的pH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之用:水是一种常见溶剂B.水之大: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C.水之净:活性炭可吸附水中所有可溶性杂质D.水之变:水汽化时分子的体积变大5.化学基本观念是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总观性认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微粒观:NaCl可以表示1个氯化钠分子B.转化观:氧气转化为臭氧发生物理变化C.结构观:盐酸、硫酸有相似的通性,是因为酸中有共同的氢离子D.守恒观:3.2g硫与1.6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4.8g二氧化硫6.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C.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7.下列应用的原理、化学方程式和基本反应类型正确的是()A.用稀盐酸除铁锈:复分解反应B.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复分解反应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D.验证铁和铜的活动性:置换反应8.有关CO2、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A.鉴别CO2、CO: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B.鉴别CO2、CO:将气体通过紫色石蕊试液C.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灼热的炭粉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将气体点燃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哲学智慧。《三国志》中曾记载: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下列认知有误的是()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B.“同时发火”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C.“时风盛猛”提供了充足的氧气D.“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10,阿兹夫定片是一种国产新冠口服药物,主要成分是阿兹夫定(化学式为C9H11FN6O4)。下列关于阿兹夫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五个元素组成B.阿兹夫定中含有31个原子C.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8:11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正确的是()A.纯碱Na2CO3碱制玻璃B.生石灰CaO氧化物作补钙剂C.食盐NaCl盐除铁锈D.火碱NaOH碱生产肥皂1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发生改变②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③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④2Fe3+和3N中的“3”都表示构成物质的微粒的个数⑤、和表示的微粒都带电荷A.2个B.3个C.4个D.5个1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探究质量守恒定律B.探究某化肥是铵态氮肥C.探究水的组成D.探究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14.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值是31B.丙可能为催化剂C.丁可能为单质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15.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①用煮沸的方法将水杀菌②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③点燃并闻气味区分棉线和羊毛线①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②高层楼房着火时立即乘电梯逃离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寻找泄漏源C.化学与健康D.化学与社会①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②无机盐和水不属于营养物质③添加过量防腐剂延长食品保质期①干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②塑料、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③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风能、氢能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