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的标准方程(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椭圆、椭圆的焦点、椭圆的焦距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的推导,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提高运用坐标法的自觉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并理解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寻求规律、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运动规律,认清事物运动的规律。二、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推导方法三、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复杂根式的化简四、教学过程课题引入:请同学打开课本并观察、阅读本章题头的图片及文字,引入圆锥曲线。探索研究:(一)椭圆的定义请学生打开课本32页,阅读探究。教师用教具在黑板上演示,并请学生回答问题:1.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2.在这一过程中,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什么几何条件?给出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2F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21FF)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强调:1.平面内,否则是椭球形。2.两个定点1F、2F的距离的和必须大于21FF。若等于21FF,其轨迹为以1F、2F为端点的线段;若小于21FF,不代表任何轨迹。(二)椭圆的标准方程1.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建系、设点,写出点的集合,代数方程,化简方程(如何去根式要带着学生具体算)练习:请同学推导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强调:1.焦点在x,y轴上的方程异同2.a,b,c的关系知识应用与解题研究:例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一点到两点距离的和为10.2.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0,-2)、(0,2),并且经过点(-1.5,2.5).3.经过两点3,36,1,322(待定系数法)课堂练习:P36练习1,2五、小结1.椭圆的定义:2.椭圆的标准方程:3.a,b,c的关系:六、作业P42习题2.1A组1,2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