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归纳法—人教高二数学(选修2-2)第2章第3节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二章第三节培青中学刘存刚【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归纳法,理解数学归纳的原理与实质.2.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论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4.努力创设课堂愉悦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效率.5.通过对例题的探究,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先猜想后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初步形成做数学的意识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归纳法意义的认识和数学归纳法产生过程的分析【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中递推思想的理解【教学方法】类比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教学程序】第一阶段:输入阶段——创造学习情境,提供学习内容一.创设情境,启动思维情境一:财主儿子学写字的笑话、“小明弟兄三个,大哥叫大毛……”的脑筋急转弯等;教师总结:财主的儿子很傻很天真,但他懂一样数学的思想方法,是什么?以上都是由特殊情况归纳出一般情况的方法---归纳法。情境二:回顾等差数列na通项公式推导过程:11213143123(1)naaaadaadaadaand教师总结: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是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的,所以逐一验证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需要另辟蹊径,寻求一种方法:通过有限个步骤的推理证明n取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数学归纳法设计意图:首先设计情境一,分析情境,谈笑间进入正题.再通过情境二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出两种归纳法的不同特点.通过梳理我们熟悉的一些问题,很自然为本节课主题与重点引出打下伏笔,从而自然引出课题----数学归纳法第二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新旧知识作用,搭建新知结构二.搜索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由生活实例出发,与学生一起解析归纳原理,揭示递推过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这种个性心理倾向一般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实例:播放多米诺骨牌录像(怎样会造成最后一个骨牌不能倒下?)关键:(1)第一张骨牌被推倒;(2)假如某一张骨牌倒下,则它的后一张骨牌必定倒下.于是,我们可以下结论:多米诺骨牌会全部倒下.三.类比数学问题,激起思维浪花类比多米诺骨牌过程,证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dnaan)1(1:(1)当n=1时等式成立;(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dkaak)1(1,则daakk1=dka]1)1[(1,即n=k+1时等式也成立.于是,我们可以下结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naan)1(1对任何n∈*N都成立.(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强调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这里通过类比多米诺骨牌过程,让学生发现数学归纳法的雏形,是一种再创造的发现性学习.)四.引导学生概括,形成科学方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关键步骤如下:(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0n时结论正确;(2)(归纳递推)假设当n=k(k∈*N,k≥0n)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完成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0n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正确.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第三阶段:操作阶段——巩固认知结构,充实认知过程五.蕴含猜想证明,培养研究意识(本例要求学生先猜想后证明,既能巩固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也能教给学生做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研究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1在数列{na}中,1a=1,nnnaaa11(n∈*N),先计算2a,3a,4a的值,再推测通项na的公式,最后证明你的结论.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6)12)(1(22221Nnnnnn六.基础反馈练习,巩固方法应用(课本例题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证明差不多,套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不难解答,因此我设计了两个练习题,这样既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也不冲淡本节课的重点.练习第2题恰好是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证明,与前者是一个对比与补充.通过这两个练习能看到学生对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