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的方程教学目的:1.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截距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满足已知条件的直线方程新疆学案王新敞2.通过让学生经历直线方程的发现过程,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化归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用代数方程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疆学案王新敞3.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的统一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新疆学案王新敞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截距式的推导新疆学案王新敞教学难点: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截距式的推导及运用.授课类型:新授课新疆学案王新敞课时安排:1课时新疆学案王新敞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已知直线经过点,且斜率为,直线的方程: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直线的斜率时,直线方程为;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求它的方程,这时的直线方程为.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经过点P(0,b),并且它的斜率为k,直线的方程:为斜截式.⑴斜截式是点斜式的特殊情况,某些情况下用斜截式比用点斜式更方便.⑵斜截式在形式上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一样,它们之间只有当时,斜截式方程才是一次函数的表达式.⑶斜截式中,,的几何意义新疆学案王新敞应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求经过下列两点的直线方程:⑴A(2,1),B(6,-3);(2)A(-4,-5),B(0,0).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利用上节课学过的直线的方程的点斜式,求过两已知点的直线的方程出发,让学生“悟”出学习两点式的必要性,同时也“悟”也两点式的推导方法,以此导入新课,目的在于学生既加深学过知识的理解,又为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新疆学案王新敞二、讲解新课:3.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已知直线上两点,B(,求直线方程.首先利用直线的斜率公式求出斜率,然后利用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为:由可以导出,这两者表示了直线的范围是不同的.后者表示范围缩小了.但后者这个方程的形式比较对称和美观,体现了数学美,同时也便于记忆及应用.所以采用后者作为公式,由于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两点确定的,所以叫做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新疆学案王新敞所以,当,时,经过B(的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可以写成: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新疆学案王新敞探究1:哪些直线不能用两点式表示?答:倾斜角是或的直线不能用两点式公式表示新疆学案王新敞探究2:若要包含倾斜角为或的直线,应把两点式变成什么形式?答:应变为的形式新疆学案王新敞探究3:我们推导两点式是通过点斜式推导出来的,还有没有其他的途径来进行推导呢?答:有,利用同一直线上三点中任意两点的斜率相等新疆学案王新敞例1求过下列两点的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再化为斜截式方程.(1)A(2,1),B(0,-3);(2)A(-4,-5),B(0,0)(3)A(0,5),B(5,0);(4)A(,0)B(0,)(,均不为0)设计意图:为更好地揭示直线方程两点式公式的内涵,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本环节通过创设不同角度的四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分析,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另外,通过学生完成练习,既巩固了两点式的应用,又产自然地引导出下一环节讲解的截距式新疆学案王新敞4.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定义:直线与轴交于一点(,0)定义为直线在轴上的截距;直线与y轴交于一点(0,)定义为直线在轴上的截距.在例1(4)中,得到过A(,0)B(0,)(,均不为0)的直线方程为,将其变形为:新疆学案王新敞以上直线方程是由直线在轴和轴上的截距确定的,所以叫做直线方程的截距式.有截距式画直线比较方便,因为可以直接确定直线与轴和轴的交点的坐标新疆学案王新敞探究4:,表示截距,是不是表示直线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到原点的距离?答:不是,它们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也可以为0.探究5:有没有截距式不能表示的直线?答:有,当截距为零时.故使用截距式表示直线时,应注意单独考虑这几种情形,分类讨论,防止遗漏新疆学案王新敞例2、三角形的顶点是A(-5,0),B(3,-3),C(0,2)求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的直线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