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教案VIP免费

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教案_第1页
1/1
函数与方程1.教学目标(1)能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判别式的符号,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2)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理解这种方法的实质.(3)体验并理解函数与方程的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2.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ⅰ)教材通过观察函数图象,给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在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个数时,应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位置以及开口方向,说明判别式的符号与方程根的个数的关系.ⅱ)方程实根分布问题,这里仅限于掌握:①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根的个数;②通过图象了解,若f(x)=ax2+bx+c,且f(p)f(q)<0(p<q),则方程f(x)=0必有一根x0∈(p,q)。ⅲ)通过二次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结合图象得出一般性结论:ⅳ)P75例2,进一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本例及思考应结合图象,让学生理解并得出如下结论:①已知函数f(x)在[a,b]上图象连续,若f(a)f(b)〈0,则函数f(x)在区间(a,b)上存在零点,但零点个数不唯一。反之不成立。②已知函数f(x)在[a,b]上图象连续且为单调函数,若f(a).f(b)〈0,则函数f(x)在区间(a,b)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ⅰ)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主要是找一个区间(m,n),使f(m)>0,f(n)<0,然后通过取区间的中点p=,判断f(p)的符号,以决定取区间(m,p)还是区间(p,n)(如果f(p)=0,则p就是方程的根),逐步缩小区间的“长度”,直到区间的两个端点的近似值相同(符合精确度要求).ⅱ)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体现了一个对方程的根逐渐“逼近”的思想。其理论依据是:函数f(x)在[a,b]上图象连续,若f(a)f(b)〈0,则函数f(x)在区间(a,b)上存在零点。ⅲ)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仅限于解决方程30,0,log0xaxaxbabxcxbxc等形式的方程的解。ⅳ)P80;例5运用Excel演示即可,不要求作理论探讨。ⅴ)应注意鼓励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利用计算器、计算机画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图象,探索、比较它们的变化规律,研究函数的性质,求方程的近似解等。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函数y=f(x)的零点方程f(x)=0的根函数y=f(x)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