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各位同学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我的说课。第一,教材地位;第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三,教学目标;第四,教学过程。首先是教材地位。《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20世纪以来引导中国走向变革、走向独立、走向富强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介绍了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影响及评价。本课的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在不断深入。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缺少它,我们便无法完整地了解先进的中国人救国探索的全过程,也无法得出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一结论。其次是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我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确定依据: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在它的指引下,发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思想。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它们在本课的重要位置毋庸置疑。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对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确定依据: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有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在其局限性方面,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但新三民主义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原则上的区别,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与理解都需要较高的历史思维水平,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其历史思维有所提高但总体上还需加强,因此我把它们确定为难点。再次是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本课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1)识记:三民主义的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2)理解: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方面:(1)对于诸如辛亥革命等历史史实的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和其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教材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对于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评价等重难点,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结合教材学思之窗等自主探究,培养分析史料综合概括并评价历史事实的方法。(3)学生通过教师列表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培养历史比较、探讨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民主义是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最后是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新课导入,新课学习,课堂小结。1,新课导入。用ppt展示孙中山的图片,结合教师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内容的学习。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大伟人之一,那么,孙中山对于中国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师生共同回答: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那么,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这套思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问题的答案。2,新课学习。本课主要由三个子目组成,第一:三民主义的提出,第二:三民主义的实践,第三:从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首先是第一个子目:三民主义的提出。这一子目主要阐述了三民主义创立的历史背景和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评价两大块内容。而第一块内容即三民主义创立的历史背景属于历史史实,是识记和理解的部分,因此我打算运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三民主义的提出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救国主张,反映了时代的要求。第二块内容即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评价,分别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打算运用讲解法为主,辅之以材料分析法和学生自主探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