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美苏争霸 教学建议1人教版选修三VIP免费

高中历史美苏争霸 教学建议1人教版选修三_第1页
1/1
美苏争霸教学建议一、讲授本节教材用1课时,建议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战后初期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然后指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格局的逐渐形成这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讲述本节三个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表格:阶段特点苏联美国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有缓和又有紧张时刻,优势在美国。缓和:苏联签订对奥和约;承认西德;赫鲁晓夫访美。紧张:“柏林墙”的修筑引起美国等盟国的恼怒;“古巴导弹危机”。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勃列日涅夫在欧洲采用“缓和”战略,在亚、非进行扩张;加紧发展军事力量。经济增长缓慢;尼克松任总统后,对外战略从进攻转为防御。第三阶段(80年代)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苏联转向全面收缩。戈尔巴乔夫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放弃了70年代的扩张所得。里根任总统,对苏采取强硬态度;提出“战略防御计划”。二、讲述“美苏争霸的形成”一目时,建议教师:1.让学生明确,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同以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球对峙,即所谓“冷战”格局;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关于世界政治格局这一变化,要向学生指出,主要在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2.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苏联与美国争霸时,同中国关系逐步恶化的小字部分,并向学生指出这是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又一表现。三、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一目,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是教材的难点,应向学生讲述清楚:第一阶段的优势在美国;第二阶段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第三阶段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苏联转向全面收缩。用心爱心专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美苏争霸 教学建议1人教版选修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