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备课资源●历史回眸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任务,是稳步地“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2.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接受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归国家所有,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3.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5.1955年下半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高潮。6.1956年9月,中共八大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正式宣布:“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7.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1956年5月,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2.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提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3.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导致“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4.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5.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进一步断言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和企图复辟,并成为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6.1964年底到1965年初,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7.从1956年到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共党内在经济工作中的一些“左”的错误不但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所发展。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1967年和1968年的“全面夺权”与“全面内战”,造成了中国经济建设上的大混乱。2.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周恩来大力整顿工业企业;同时,开始在农村着手纠正一些“左”的政策。3.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再次提出,要在20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4.此后,邓小平对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国民经济开始了复苏和发展。5.由于“四人帮”的阻挠,刚刚出现的比较稳定的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6.“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生产部门比例关系长期失调,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时空隧道1.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变化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也明确指出:“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不要限制资本主义,这是完全错误的用心爱心专心……如果认为应当对私人资本主义限制得太大太死,或者认为简直可以很快地进入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也是完全错误的。”材料二: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谈话时说:“有了三年多的经验,已经可以肯定: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较健全的方针和办法”,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材料三:进入1956年以后,公私合营急速转入高潮。其中北京仅用十天就完成了全市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到年底,全国私营工业企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企业人数的85%参加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都被当作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对象纳入了公私合营。——以上材料均摘自《走向历史的深层》思维点睛: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