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合作与讨论人民版必修1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结合身边的现实问题思考:我们应该在依法治国方面进一步采取哪些措施?我的思路:可从以下方面思考: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实现民主法制化、法制民主化;严格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法律至上的权威与尊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创造良好的法律文化环境。其中,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强化监督是依法治国的保障,广泛深入普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已故的著名历史学家胡绳曾经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同遵义会议进行比较,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请结合课文有关内容及身边的社会现实,谈谈你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的理解。我的思路:本问题要求体会改革开放以来所在地区的变化,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加深刻、更加真切地体会中共十一后三中全会所具有的伟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说十一后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意思是指这两次会议都是历史的转折点。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和红军中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在政治上的成熟。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道路。只过了、14年,中国的民主革命就获得胜利。同样,根据课文中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极为类似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因此,从历史转折的角度来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确实类似于遵义会议。“文化大革命”表明: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割的;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绝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你是怎样理解民主与法制的关系的?我的思路:民主与法制不可分割。民主,就是在某一个组织内的所有人员,对这个组织的公共事务都可以进行协商、管理和监督。从一个国家来说,民主就是要由人民当家作主。但是,在具体商议一些公共事务时,社会中各人的看法不同,往往很难统一,而且由于人数众多无法人人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于是,人们就建立了一系列大家公认的制度。所有这些制度,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通过的,就统称为法律制度。这种制度安排就叫法制。民主与法制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民主是法制的灵魂,同时也没有脱离法制而独立存在的民主,法制是民主的载体,只有良好的法制才能使民主变成事实。社会主义法制,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动,制裁和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绝不是社会主义法制;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绝不是社会主义民主。用心爱心专心119号编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