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旧民主主义革命(醒)——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站)——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富)——三个代表:现代化建设(强)16课三民主义【复习思考】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和经过?2、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三者关系、含义、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什么?原因3、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有哪些?应该如何评价三民主义?4、革命派与保皇派论证的焦点、内容、性质、影响?5、.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的区别在于?“新”在哪?6、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是什么?原因?7、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如何?如何评价三民主义?一、孙中山三民主义(一)历史背景: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教训:先进中国人的改良的救国方案先后失败;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西学东渐,人们思想上得到启蒙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寻求救国之路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A、1894年,上书李鸿章失败,由改良转向革命;B、1894年,兴中会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C、1895年,广州起义,流亡国外,学习理论,考察政治,丰富了革命思想(二)三民主义形成过程:1萌芽:1894年兴中会成立,“驱、恢、创立合众政府”2形成:1905.8“中国同盟会”成立:正式形成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理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内涵: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评价:(书本61页)(1)性质:比较完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进步性:较完整(表达反映推动)(3)局限性:不彻底——失败民族主义——没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民生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的关系三民主义16字纲领内容民族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前提民权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心民生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国民共享”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补充与发展4实践:A、指导辛亥革命胜利,两千年封建帝制结束:1912.2.12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心爱心专心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平等;实质:法律形式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性质特点: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C、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1912--1919: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结果:失败5发展:“新三民主义”思想形成背景:孙中山的伟大转变:原因:主观:A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先后失败;B、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C、强烈的爱国心、救国救民的强烈的责任感;D、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精神。客观:A十月革命的影响B、接受共产国际的帮助;C、中共的建议和帮助;时间、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发表《国党一大宣言》接受中共主张——反帝反封建、确立三大政策、重解三民主义核心:确立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内容和评价:重释“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1)“新”的内容:民族主义——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即反帝和民族平等的思想)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扶助农工、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的政策◆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具体实施的纲领,是奋斗目标、统一战线的基础;为三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三大政策是实现此目标的方法、手段;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政策原则;◆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若干基本原则一致,使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相同点:反帝反封建不同点:革命思想、主力、前途等(2)评价:积极性:①标志着孙中山一生最伟大的转变;②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成为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到来。局限性:新三民主义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畴由于阶级的局限,本纲领仍然没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归纳】孙中山的主要精神:1、学习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精神。2、学习其屡败屡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