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目的1、了解古代各文明的概况;2、了解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探索新航路的过程,并从空间上认识这些航线及相关的地理知识。3、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搜集有效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难点新航路开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联系的历史过渡。教学环节说明备注教学内容复习新课预习1.组织学生收集与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相关的资料,了解迪亚士、哥伦布探索新航路的基本史实,结合地图绘制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2.教师利用有效资源,查找资料并把本课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新课导入步骤1:展示一则新闻“一位英国王妃和她的埃及男友在法国的隧道里发生撞车交通事故,被撞的车子是由荷兰工程师设计的德国造轿车,司机是比利时人,事故原因是因为他喝了苏格兰出产的威士忌。这个车祸经过北意大利的自由摄影师跟踪拍下,该摄影师当时(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趣味性故事激发学生学骑的是辆日本摩托车。后来伤亡者经一个美国医生进行了急救使用的是巴西生产的药物。一个中国人是用比尔盖茨的产品把这条消息告诉了你,你正好在一台印尼生产的IBM电脑上读到了这条消息。”教师提问:以上消息反应了当今世界什么现象?步骤2:展示材料:“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大国崛起》解说词教师提问:材料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何突出意义?步骤3:那新航路开辟之前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习兴趣,感受、深入浅出的理解抽象概念“全球化”。)(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初中所学知识,导入新课,起过渡作用。板书课题“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设计意图:过渡到“旧世界”——分散的文明)课程讲授(一)“旧世界”——发散的文明步骤4:展示材料(1)课本第80页“分散的世界文明图”材料(2)在地理大发现前,欧洲人对生活神秘遥远的东方人民深感(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离奇莫测;传奇的虚幻令人惊愕:如说恒河源头的印度人吃蛇,而且能活到400岁;有些人生来只有一条腿,但行动灵巧……甚至认为印度洋的土地上是一个由人类和动物两类怪物组成的世界。——摘自《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新课标下拓展性试题》教师提问:图中分布有哪些重要文明?材料中的欧洲人对东方有如此怪异的印象说明了什么?(二)“打破旧世界”——文明的链接1、谁改变了世界?——发现新大陆步骤5:提示学生阅读课本83页《新航路开辟图》,找出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要素,教师进行适当讲解。(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两条航线,四个人物)2、为什么是欧洲?——地理大发现的原因步骤6:展示系列材料: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材料二:14—15世纪在欧洲广泛流传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讲:东方“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欧洲人对此深信不疑。哥伦布说:“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材料三: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阻断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材料四:(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迪亚士教师提问: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概括新航路开辟原因。☆直接原因:(商业危机)通过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状况,结合文字材料感受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和文明之间的交往状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空间、人物活动,再现、升华感受重大历史事件推动历史进程发展,通过历史要素理解历史。)(设计意图:优化教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原因,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获取信息能力,并正确土耳其控制了西欧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主观原因:(社会根源)西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