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进化与遗传(一)学习目标:1.识别遗传和变异现象2.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认识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学重点:认识DNA、基因、和染色体教学难点:理解DNA、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㈠遗传和变异现象一、遗传1.对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些例子学生较为熟悉,引入遗传概念----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2.可以通过举例那你与父母有哪些性状相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遗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二、变异1.活动:先可以进行书本上的游戏,让全班同学都站起来,每说出一个性状特点,让不同类型的同学坐下去,讲到第八个性状时,看还有几个同学站着。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2.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变异。㈡遗传物质的传递1.介绍科学家探究遗传物质的主要历程,充分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验有关遗传物质传递的各种假说的提出和不断被推翻、修正、改造的科学发展过程。2.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同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和种类几乎完全相同,发送也很相似,不同生物个体间的染色体数量和种类有差异,性状也有较大差异。(如果蝇有4对8条染色体;17世纪先成论者画的人的精子蜜蜂中蜂王与工蜂有16对32条染色体;人类有23对46条染色体;指出男女染色体的异同。如图)结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可能与遗传有关。3.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是由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科学家进一步证明,其中的DNA是遗传物质。可以介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来证明。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有自己独特的特点。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由1953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共同提出。脱氧核糖、碱基、磷酸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5.实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6.基因是起遗传作用的DNA片断。一个DNA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控制性状,蛋白质表现性状。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价值30亿美元的计划的目标是,为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制造的蛋白质及其作用。小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遗传物质(DNA)→基因7.变异实质上是遗传物质(基因、DNA、染色体)发生改变而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例如白化病患者不能合成黑色素,就是因为控制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发生变异造成的;先天愚型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课堂总结:教学反思:第六节进化与遗传(二)学习目标:1、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2、知道基因工程、遗传与在育种方面的作用3、举例说明优生的重要性,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4、知道基因在生物亲子代间传递过程中也存在自然选择,了解进化理论的发展教学重点:基因工程、近亲等概念教学难点:了解进化理论的发展教学过程:㈢进化理论的发展1.回忆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过度繁殖(基础)遗传变异(内因)生存斗争(外因)适者生存(结果)2.新达尔文主义(综合进化论)认为: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自然选择。如含有体格强壮、反应敏捷的基因的动物往往能在择偶竞争中获胜,因此这些基因遗传给子代的机会较大,相反,含有某些遗传病基因的动物往往得不到配偶或过早死亡使这些不利基因传给子代的机会减小。1、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细胞内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异的2、亲代传递到子代的基因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也发生某些变异3、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则这些基因会在后代中越来越多。4、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则这些基因会在后代中越来越少。小结:亲代的基因在传递到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自然选择3.达尔文是从个体水平来解释生物进化的,而综合进化论则从群体基因频率变化的角度来解释物种进化过程,让学生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在不断地修正和补充。阅读人类基因组计划思考:“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什么意义?它会带来什么问题?㈣育种和优生1.杂交优势:杂交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如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