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的观察和受精作用[学习目标]1.阐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和精子的形成过程进行比较。2.学会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并掌握辨析各时期分裂图像。3.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4.知道受精作用的过程。5.说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意义。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形成场所:卵巢。2.形成过程3.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归纳总结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比较项目精子形成过程卵细胞形成过程部位睾丸卵巢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细胞质的分裂情况两次分裂都均等只有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第一极体分裂时均等,其他分裂不均等分裂结果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生殖细胞)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生殖细胞)+3个极体(消失)是否变形变形不需变形(1)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分别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了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只产生一个卵细胞。(2)在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形成极体,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称为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三个极体称为第二极体。极体体积小,所含营养物质少,无生殖功能,都会退化消失。(3)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行为变化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相同。例1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C.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分裂后形成的2个细胞,仅1个具有生殖功能答案D解析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可知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特点为着丝点一分为二,结果是分裂为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例2在下图中,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答案C解析卵细胞与精子的产生过程基本相同,它们的不同点主要集中在产生部位、分裂后形成的生殖细胞的数量、细胞质的分配特点及其是否变形等。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两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配。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1.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2.实验流程(1)装片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2)显微观察特别提醒观察减数分裂实验时通常不选择雌性个体,原因是:(1)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量。(2)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例3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量,根据这个角度判断②和④不恰当;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分裂,故④不恰当;桃花的雌蕊中只有一个胚珠,不便于观察,故②不恰当。例4某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用该动物的精巢制成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①1n②2n③3n④4n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故可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为1n(精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2n(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后期)和4n(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三、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与受精作用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容易发生交叉互换。(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受精作用(1)定义: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过程①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②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③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