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语文下《桃花源记》教案10河大版VIP免费

七年级语文下《桃花源记》教案10河大版_第1页
1/3
七年级语文下《桃花源记》教案10河大版_第2页
2/3
七年级语文下《桃花源记》教案10河大版_第3页
3/3
河大版七年级下《桃花源记》教案10设计指导思想: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2.突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教学重点:1.文言字词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课文诵读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成语“世外桃源”或陶渊明诗句导入二.陶渊明简介三.学生自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相互讨论,学习字词,教师指导、点拔四.概括文章各段内容(学生归纳,教师总结)五.分析本文写作线索(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六.分小组进行诵读比赛,部分同学能当堂背诵。七.字词训练(投影)1.重点实词和虚词:缘、穷、然、属、闻、具、足、之、志、规、寻、向、诣2.古今异义词:鲜美、交通、妻子、绝境、间隔、无论3.特殊用法字词:异:意动用法;通:使动用法4.通假字:“要”同“邀”5.同义词:都:悉--咸--皆--并;邀请:要--延6.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感受桃花源美好社会生活,讨论陶渊明写作目的。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象桃花源的美好画面三、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三个词概括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神秘、幸福)四、分类感受(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1.桃花源美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2.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三)感受桃花源幸福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2.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3.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学生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五.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六.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七.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八.深入讨论1.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2.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3.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九.总结结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十.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书后思考练习。摘录一些谈理想的名人名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桃花源记》教案10河大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