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摩擦的利和弊一、学情分析学生对摩擦力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固有的知识结构中,还存在不少缺陷,比如:1.对于固体能产生相应的摩擦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而对液体、气体存在摩擦缺乏认识,没有“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的这一理念。2.对于摩擦,不少同学有“摩擦对我们生活生产是有害的”这一错误概念。3.现实世界处处存在摩擦,学生对零摩擦没有感性认识,可能会有“如果没有摩擦该多好啊”这样的想法。4.学生对于增大或减小摩擦的知识不具有系统性,存在“添加润滑油就是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变得光滑”、“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等错误观念。二、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如下策略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1.通过全班同学参加参与“摩擦的利与弊”的辩论,促使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丰富学生对摩擦的感性认识,进而正确认识摩擦,正确对待摩擦。2.认识了摩擦的利与弊,就要了解哪些方法可以增大或减小摩擦,将其运用于生活。所以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帮助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这个环节可以设计成小组讨论,画、写设想,然后由代表发言,说出设想的理论根据,再由老师点评的形式进行。3.在学生对摩擦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之后,可以让学生用头脑风暴法猜想如果没有摩擦,我们的世界会怎样,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逆向思维,培养他们敢于设想一切、敢于怀疑一切的意识,并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摩擦对我们生产生活的意义。对于讨论“没有摩擦将会怎样”的问题时,以头脑风暴的形式,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辩论说明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不但固体会产生摩擦力,而且气体和液体也会产生摩擦力。能通过想象描述没有摩擦的世界将会出现的情景。理解摩擦力的利和弊,并懂得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2.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通过辩论探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深入了解摩擦的利与弊,并能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增加或减小摩擦。同时,在辩论中穿插必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3.情感价值观目标:在辩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谦逊有礼、文明待人的气质和风格,在意见对立的情况下也能气定神闲、保持自身良好的风度,同时能对各种突发状况做出较好的对应。通过这个活动,能为学生打下一定的辩论基础。四、板块设计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收集资料确定辩题:摩擦利大于弊。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分别为辩论的正方和反方。立场可以由抽签决定,也可以由自己的意愿决定。教师关于辩论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向学生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包括时间、方式、内容、语言语态等等,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大学生辩论会等视频资料,并为学生的资料收集提供必要的建议和帮助。由各方推选出4位辩论代表,与组员一起合作,收集必要的资料,撰写辩论稿,准备辩论时所须的丰富资料,包括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等。将需要老师协助准备的材料清单列出,请老师帮助准备。另选出两位计时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浏览网页、查阅书籍等过程中获取丰富的摩擦力知识。同时,通过学习“狮城舌战”,使学生对辩论有感性认识,培养他们优良的辩论风格。宣布辩论规则宣布辩论规则,请选手做好辩论准备,计时员准备计时。同时要求其余同学准备好笔记本,记录相关的知将教室的布局布置成辩论现场的模式,立好自己制作的名牌。选手准备辩论。其余同学使辩手和观众再一次明确比赛规则,并提醒学生注意记录重识。准备记录知识点。点要点。“摩擦利大于弊”的辩论维护现场秩序,控制时间,督促其他学生的倾听和相关知识的记录。对辩论过程中出现的狡辩等现象给予提醒,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证明自己的观点。一辩陈词时间控制在4分钟,接着是各方累计3分钟的自由辩论。最后的四辩陈词时间也控制在4分钟。如须做实验,实验的时间可以不计入在内。其余同学不得大声喧哗和展开骂战,根据老师的即时点评和分析作好笔记。通过辩论以及实验验证,说明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固体、气体和液体都会产生摩擦力。帮助学生了解摩擦力既有利也有弊,我们要正确对待它。总结辩论辩论结束后,老师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摩擦力有利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