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2.归纳自由组合定律;3.探讨孟德尔实验的成功之处。[学习重点]: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2.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学习难点]: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2.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学习过程]:孟德尔研究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它们有性状分离的现象,接下来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时候,观察到有性状重新组合的现象并对此作出了假设,他是怎么假设的?(假设这两对性状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受精时,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出现了四种性状,其中有两种是亲本所没有的)对于以上的假设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思考如何验证?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测交实验过程:YyRr×yyrr结果:测交后代有四种性状,比例为1:1:1:1,符合预期设想。四、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2.从一对性状到多对;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____________,与表现型有关的___________叫做基因型。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________________。[小结]1.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F1是一个两对相对性状都是杂合的杂合子,因此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四种表现,且比例为1∶1∶1∶1。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出了自由组合定律,即具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离,与非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3.孟德尔成功的原因,选材、实验方法、数据分析、大胆设想等。4.新名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记忆节节清]1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