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听泉作家与作品1.东山魁夷东山魁夷(1908—1999)是日本当代风景画家和散文家。他生于神奈川县横滨市,父亲是个船具商。他从小爱看书,喜欢独自坐在小屋里画画或空想;小学二年级时,在所写的郊游的作文上,独出心裁地加了风景画。他的暑期日记、英语作业,也都附有插图。这些画和插图,被他称之为“没有语言的随笔”。从中学三年级起,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广泛阅览诗歌、小说并与志趣相同的同学创办了小报《鬼蓟》。1926年,东山不顾父亲反对,考入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专业学习。大学期间所画的《山国之秋》,在帝国美术院第十次美术展览会上入选。1931年大学毕业,获优等生证书和川端奖学金。同年拜城素明为师,取雅号为魁夷。1933年去欧洲,就学于柏林大学哲学系美学史科学习日本美学史。1940年,与日本画家川崎小虎教授的长女结婚。1943年4月曾来中国,游览了北京、沈阳、承德等城市,回国举办了大陆写生展览。东山魁夷虽是日本画界的中心人物,但仍经常写些散文。他的散文也和他的风景画一样,具有飘逸淡雅的风格和恬静幽美的意境。(周红兴主编《外国散文名篇选读》作家出版社1986年12月版)2.东山魁夷的画和散文东山魁夷先生是著名日本画家,他在创作上,从运用西方色彩开始,吸收了许多西方画的特色,同时又不断地探索日本的美,创作出许多反映日本民族特色的作品。他是日本风景画家,他热爱大自然,尤其倾心日本的大自然——海和山,他观山与海,寻找大自然的生命,仿佛切身感受到它们的气息和搏动,深刻地把握自然,直观对象的生命。他的画是大自然的艺术再现,他从画北欧的森林写生画开始,到画京都四季的风光,然后将精力集中在日本古老文化的故乡奈良,为鉴真的唐招提寺作隔扇壁画,画了山和海,山与海象征鉴真东渡的崇高使命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代表着日本人对鉴真的倾心爱戴,为日本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东山魁夷先生也是出色的散文家,他的主要散文集有《探索日本的美》《与风景对话》《听泉》《我遍历的山河》《我的窗》《白夜之旅》《德国纪行》《澳大利亚纪行》《水墨画的世界——中国之旅》等。他的散文如其画,很美,也很有日本色彩。他作画著文求美之心,体现在他对日本民族的性格、日本美学的渊源及其特质既有肯定的一面,也有批判性的思考。他从憧憬西方绘画开始,最后在东西方绘画和画论的比较中,表现出一种对日本古典传统的向往,一种对日本风景的倾心,即对日本美的爱心。他探索日本美的方法之一,是通过体验与日本文化素质迥异的西方文化,并与之进行比较,同时通过东西方绘画的精神、形式、色彩异同的感受来进一步认识日本和日本文化,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捕捉日本的美,并在东西文化的结合点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唐月梅译《美的情愫》译后记,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思考与讨论一、略。二、课文说:“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请你说说作者心中的泉水是什么,再相互说说自己心中的泉水是什么。设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作者所说的倾听“心灵的泉水”,实际上是在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是在反思自己。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泓泉水,这就是自己的心灵,自己心灵的良知。要时时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不断地塑造自己的美的心灵,从而“舍弃自我”,真实地生活。三、当“我”迷失方向的时候,“听到心灵深处的鸣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标志”。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从“我”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迪?当“我”迷失方向的时候,“听到心灵深处的鸣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标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我”遇事不知怎样做的时候,静下心来认真想一想;听一听自己的心灵深处的声音,唤醒自己心灵中美好的东西,就会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了。设此题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遇事都应该静虑深思,倾听心灵的声音,不断地“舍弃自我”,使自己的心灵更加美好。有关资料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听泉》是一篇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警策的生活哲理的散文。作者借着对鸟群、对泉水的描述,抒写了他对人类生活、对人的心灵美的深切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标举兴会,引发性灵,堪称佳作。《听泉》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