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电磁感应——划时代的发现[目标定位]1.知道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2.知道磁通量和磁通量变化量的含义.3.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划时代的发现传统的英格兰科学研究方法中有一种叫做对称思维的方法.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之后,学术界提出了什么新课题?答案根据对称思维的方法,学术界开始了对“将磁转变为电”的研究.[要点总结]1.新课题的提出: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能转化为磁”.根据对称思维的方法,法拉第在1822年提出了自己的新课题:“把磁转变为电”.2.深入探究得真谛:法拉第把这种由磁得到电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他把引起电流的原因概括为: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等.二、磁通量及其变化如图1所示,框架的面积为S,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试求:(1)框架平面与磁感应强度B垂直时,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为多少?(2)若框架绕OO′转过60°,则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为多少?(3)若从图示位置转过90°,则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为多少?图1(4)若从图示位置转过180°,则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为多少?答案(1)BS(2)BS(3)-BS(4)-2BS[要点总结]1.磁通量(1)定义:闭合导体回路的面积与垂直穿过它的磁感应强度的乘积叫磁通量,符号为Φ.在数值上等于穿过投影面的磁感线的条数.(2)公式:Ф=BS.其中S为回路平面在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也称为有效面积.所以当回路平面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时,磁通量Φ=BSsin_θ,如图2所示.图2(3)单位:韦伯,简称韦,符号是Wb.(4)注意:①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一般来说,如果磁感线从线圈的正面穿入,线圈的磁通量就为“+”,磁感线从线圈的反面穿入,线圈的磁通量就为“-”.②磁通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填“有关”或“无关”).2.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1)当B不变,有效面积S变化时,ΔΦ=B·ΔS.(2)当B变化,S不变时,ΔΦ=ΔB·S.(3)B和S同时变化,则ΔΦ=Φ2-Φ1,但此时ΔΦ≠ΔB·ΔS.特别提醒计算穿过某平面的磁通量变化量时,要注意前、后磁通量的正、负值,如原磁通量Φ1=BS,当平面转过180°后,磁通量Φ2=-BS,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2BS.例1如图3所示的线框,面积为S,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B的方向与线框平面成θ角,当线框转过90°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时,试求:图3(1)初、末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的大小Φ1和Φ2;(2)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答案(1)BSsinθ-BScosθ(2)-BS(cosθ+sinθ)解析(1)解法一:在初始位置,把面积向垂直于磁场的方向进行投影,可得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为S⊥=Ssinθ,所以Φ1=BSsinθ.在末位置,把面积向垂直于磁场的方向进行投影,可得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为S⊥′=Scosθ.由于磁感线从反面穿入,所以Φ2=-BScosθ.解法二:如图所示,把磁感应强度B沿垂直于面积S和平行于面积S的方向进行分解,得B上=Bsinθ,B左=Bcosθ所以Φ1=B上S=BSsinθ,Φ2=-B左S=-BScosθ.(2)开始时B与线框平面成θ角,穿过线框的磁通量Φ1=BSsinθ;当线框平面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当转动θ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为零,继续转动至90°时,磁感线从另一面穿过,磁通量变为“负”值,Φ2=-BScosθ.所以,此过程中磁通量的变化量为ΔΦ=Φ2-Φ1=-BScosθ-BSsinθ=-BS(cosθ+sinθ).例2如图4所示,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0.8T,磁场有明显的圆形边界,圆心为O,半径为1cm.现于纸面内先后放上圆线圈A、B、C,圆心均处于O处.线圈A的半径为1cm,10匝;线圈B的半径为2cm,1匝;线圈C的半径为0.5cm,1匝.问:图4(1)在B减为0.4T的过程中,线圈A和线圈B中的磁通量变化多少?(2)在磁场转过90°角的过程中,线圈C中的磁通量变化了多少?转过180°角呢?答案(1)A、B线圈的磁通量均减少了1.256×10-4Wb(2)减少了6.28×10-5Wb减少了1.256×10-4Wb解析(1)A、B线圈中的磁通量始终一样,故它们的变化量也一样.ΔΦ=(B2-B)·πr2=-1.256×10-4Wb即A、B线圈中的磁通量都减少1.256×10-4Wb(2)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