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的利用学案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的利用(一)噪声:1.噪声在物理中的定义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噪声在环保中的定义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区别:乐音是由周期性振动的声源产生的,它的波的图象是周期性曲线;噪声是由作无规则的和非周期性振动的声源发出来的,它的波的图象是不规则的曲线。3.声音大小与人类的关系如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到: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会引起神经紊乱。4.噪声来源于人类生存的周边环境。如:(1)房屋装修;(2)汽车乱鸣叫;(3)上课时讲话。当前,主要污染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它们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二)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个阶段:1.防止噪声的产生。2.阻断它的传播。3.防止它进入耳朵。(三)声的利用:1.声与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人类利用声音诊断松动的螺栓,了解病人的病情,通过回声判断路程。动物可以用来探测目标的方位。现代还发明了声控电器。2.声与能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递能量。3.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利用超声波来做清洗精密仪器、超声碎结石。小常识:蝙蝠的超声定位系统只有几分之一克,而在一些重要性能上,如确定目标方位的精确度,抗干扰的能力等都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深入研究动物身上各种器官的功能和构造,将获得的知识用来改进现有的设备和创制新的设备,这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叫做仿生学。4.次声又叫亚声,是频率小于20Hz的低频声波。它来源广,传得远,穿透力强。在大自然中,风暴、飓风、火山爆发、地震、海浪拍岸、大气强烈振动等等,都会发出次声。二.重点、难点:噪声的控制。人类对声音控制和利用。【典型例题】[例1]悦耳动听的音乐一定不会成为噪声,这种说法对吗?分析: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干扰我们学习、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悦耳动听的音乐在正常情况下能使人赏心悦目,但对于一个需要休息的病人或者对于一个正在紧张学习的学生,就会成为噪声。答案:这种说法不对,悦耳动听的音乐在一定时候也可能成为噪声。评析:解题时应注意条件的变化,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转化。[例2]用洗衣机洗衣服时,如果衣服没有摆好,如一边多、一边少,就会引起洗衣机发出噪声,这时应该采取的办法是()A.从声源处想办法,在洗衣机中将衣物摆放尽量均衡,不让洗衣机做无规则的振动B.关上房门,让噪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戴上耳罩,让噪声在人耳处减弱D.以上三种方法均不是好办法分析:洗衣机是家庭用电器,它发出的声音属于环境问题,只要是影响人们的声音都可以说是噪声。从题中分析这噪声是因衣服在洗衣筒中放置引起失衡,而产生噪声的,所以在产生噪声处控制噪声的产生。所以选择:A。点评: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噪声的根源在于产生条件,克服产生条件则噪声就不存在了。其他二种方法是在产生噪声的根源无法消除时的补救措施。[例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一个人面对高山喊一声,4s后听到回声,那么人距高山有:()A.340mB.680mC.60m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分析:设人距高山要Sm。声音是由人发出,经空气传播到高山后反射回人耳,声音通过2S的路程,根据公式:,则。人距高山680m。点评:类似的题型有计算海底的深度,星球之间的距离等,都要注意对时间的处理。[例4]现在人们都已富裕,许多人买摩托车作为上下班、交通运输等工具,交通法中有一条关于摩托车驾驶员必须配戴头帽,试分析头帽对驾驶员安全驾车的影响。分析:这种头帽有全封闭和半封闭两种。半封闭头帽没有遮盖着两耳,当他驾车时可以听到周围发出的声音,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提前做准备,但是,它的不足是在冬季不保温。全封闭头帽两边各有一个耳罩和眼罩,可以抵寒和挡砂尘,但是,周围发出的声音被挡着,耳无法听到,对出现的危险不能提前做出反应,这样就会使交通事故提高。点评:将学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