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兴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光武中兴、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黄巾起义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光武中兴和黄巾起义的对比学习,认识到朝代的兴衰和治国方略息息相关,培养唯物主义史观,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教学重点】光武中兴,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黄巾起义。【教学难点】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特别是在王莽篡权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起社会混乱,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安邦定国、重整朝纲,终于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建立了东汉政权。二、新课学习(一)光武中兴教师:即汉武帝去世后,西汉的朝政将会怎么样呢?教师:西汉后期政局走向了灭亡。教师:西汉在汉武帝之后,国势开始逐步下降,在汉昭帝和汉宣帝之后,西汉统治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最终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教师:结合文章内容找出重要的知识点。教师:西汉灭亡在什么时间?学生:公元9年教师:是谁建立了新王朝?学生:外戚王莽建立新朝。教师:王莽建立新王朝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教师:王莽食古不化,以恢复周礼制度为执政改革的目标。他除了按周礼频繁改动官职、地名等之外,还将奴婢改称“私属”,以“王田”之名将土地国有化,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也收归国有,上述事物私人不得买卖,并计划由国家主导分配人均占有100亩田地。这些政策脱离实际,而且在推行时手段和方法不正确,遭到了上下一致的抵触。多媒体展示王莽时期的银质官印“五威司命领军”图片教师:公元23年,号称42万的王莽军队主力,在昆阳一战中被刘秀等人率领的1万余人的农民起义军打败。多媒体展示昆阳之战示意图教师:王莽建立新王朝的结果如何?学生: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绿林、赤眉起义)教师:面对王莽的暴政,激起各地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这时西汉宗室刘秀称帝。教师:东汉建立的时间是?学生:公元25年教师:定都在哪里?学生:洛阳学生:是谁建立了东汉政权?学生:刘秀(汉光武帝)教师:汉光武帝刘秀(前6—57),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力挽狂澜,战胜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教师: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破到极点的烂摊子。与刘秀同时代的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说:“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后汉书·桓冯列传》教师:他会吸取哪些经验教训,采用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效果如何?教师:汉光武帝即位后对当时的政局做了哪些举措?学生:制度:废除苛法、释放奴婢。学生:经济:三十税一学生:政治:精兵简政、整顿吏治。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柔道”治天下。(建武十七年)幸章陵。……时宗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是!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后汉书·光武帝纪》多媒体出东汉全景示图片教师: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段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东汉时张纯说:“(光武)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继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