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材第一章的内容。这一章内容要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并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应用以及一些常用的工具。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第一学期中学生学过网页制作、幻灯片制作等常用软件的使用。但学生并不系统的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多媒体的现状、应用等知识。通过这节课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并为以后的图像处理photoshop、动画处理flash的学习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媒体、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及应用。(3)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4)要求学生了解传统媒体及其信息处理方式及从模拟信息到数字信息的转化原理;掌握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及图像存贮空间的计算方法。(5)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应用以及制作多媒体的一些常用工具,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常用工具来制作一些多媒体作品。过程与价值观观察---探究---分析----归纳,培养探究能力。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生活能力。四、教学重点: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及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图形、图像、视频和音频的数字化表示教学难点:图形、图像的区别及数据量计算;视频与音频的数字化表示五、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教师讲解;媒体展示;软件演示。学法:听讲法;查找素材法;分析归纳法;实践制作小作品法六、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室七、教学过程:创设情境(1)教师以制作好的一张幻灯片(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如下图,展示给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幻灯片中包括哪些信息?”(2)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并自己总结,探究结果。解决重点、自主探究问题:1.以上幻灯片的观察,什么叫媒体?什么叫多媒体?什么叫多媒体技术?2.媒体技术有什么特征?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3.媒体有哪一些应用?(生活中的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现状、多媒体的发展前景)4.多媒体计算机应有哪一些基本配置?以上这些问题也是本节的重点,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检测,反思错误。具体方法:问题提出----学生自己解决----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我反思-----教师总结。在前四个步骤中大家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形成师生乐学的氛围。思考难点、巩固提高难点:1.图形与图像的区别与联系?2.数据计算:(1)一幅分辨率为1024*768的黑白图像需多少存储空间?(2)一幅分辨率为1024*768的灰度级(256色)图像需多少存储空间?(3)一幅分辨率为1024*768的16色图像需多少存储空间?思考:大小由什么决定?(4)一段采样频率为44KHZ的立体声,播放一分钟需要点多大的存储空间?思考:采样频率越大声音的数据量越小还是越大?本知识点,教师采用让学生闯关的形式出现,共三关:第一关图形与图像的区别与联系?第二关图像大小计算;第三关视频大小计算。通过闯关巩固知识难点。方法根据问题,学生小组合作查看课本或因特网上搜索,得出解决方法,最后教师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联系实际生活,拓展知识,归纳知识生活中的媒体: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都以什么格式出现?试通过自己所学谈谈都通过计算机哪些软件来编辑?本步骤教师主要让学生联系所学来解决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课堂小结:(1)学生畅谈本课在知识上的收获以及还存在的问题,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使课堂充满生机(2)教师理清知识框架,让学生在知识框架上再一次回顾知识点,系统掌握本节内容。八、效果预测: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预测学生会:一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