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章末总结粤教版必修1答案:形变运动状态相反相反专题突破专题一摩擦力的再认识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历届高考考查的热点,由于摩擦力存在条件的复杂性、方向的隐蔽性、两类摩擦力大小计算的差异性和静摩擦力大小的多变性,使摩力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及示意图使物体发生______力的效果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存在弹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大小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__________大小:由物体所处的状态、所受其它外力、形变程度来决定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接触面上产生弹性形变胡克定律:弹力方向:总是跟形变的方向______、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绳、杆、弹簧的弹力的确定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等效替代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的范围:分解方法按实际效果分解正交分解法图解法共点力的平衡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常用方法解析法图解法正交分解法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内容揭示的物理规律适用范围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力的相互作用擦力的分析成为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中最棘手的问题。1、正确理解运动、静止与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关系,区分两类摩擦力正常情况下,我们一谈到运动、静止、潜意识中是以地球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而恰好因此,使我们对“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同“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混淆在一起不能正确地判断出摩擦力的方向。谈到这里,我们应当强调“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是针对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而言的。2、正确分析、计算两类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反向相反。所谓相对运动方向,即是把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相对该物体运动的方向。当研究对象参与几种运动时,相对运动方向应是相接物体的合运动。(2)弄清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当物体间存在滑动摩擦力时,其大小可由公式计算,由此可看出他只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及正压力有关,而与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物体之间有几个接触面,就可能存在有几个摩擦力注意分析接触面的个数。(3)静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方法静摩擦力方向总是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它跟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因此,判断摩擦力方向的关键是弄清“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具体操作时采用化“静”为“动”的思路:假设研究对象与接触物体之间光滑,若它们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则其相对滑动方向便是原先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若它们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说明它们之间原先并无相对运动趋势。(4)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正压力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但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最大静摩擦力除外)。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平衡条件来求,而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时某些静摩擦力的大小应由牛顿第二定律来求。【例1】如图3-7-1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B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32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图3-7-1求动摩擦因数。解析: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3-7-2所示。以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又A被匀速拉出,所以则答案:0.4触类旁通1.如图3-7-2所示,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给上面的甲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它们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试求乙对甲的摩擦力及地面对乙的摩擦力。F图3-7-2解析:甲、乙均匀速运动,作为整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地.受力分析如答图3-7-2所示。对甲、乙:f地=F;对甲:f地=F;对乙:f地=f乙=F。专题二物体的受力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力学的基础,也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如何进行受力分析呢?主要依据是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有多少个物体与它接触或产生作用)和运动状态着手,分析与它与所处环境的其他物体的相互联系,具体方法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即所要研究的物体,然后找出哪些物体对它产生作用——即找施力物体分析为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不要分析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