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理解“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的含意和本质.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与自然数n有关的恒等式、代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数列的通项与和问题、几何问题、整除性问题等等.3.掌握归纳与推理的方法;培养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辩证思维素质.二、命题落点1.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实质的理解,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步骤(特别要注意递推步骤中归纳假设的运用和恒等变换的运用),如例1.2.解答题大多以考查数学归纳法内容为主,并涉及到函数、方程、数列、不等式等综合性的知识,在解题过程中通常用到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属于中高档难度的题目。和例3,例4.3.“观察→归纳→猜想→证明”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既能发现结论,又能证明结论的正确性.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考查重点,如例24.数学归纳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类比与猜想是应用数学归纳法所体现的比较突出的思想,抽象与概括,从特殊到一般是应用数学归纳法的一种主要思想方法.在由n=k时命题成立,证明n=k+1命题也成立时,要注意设法化去增加的项,通常要用到拆项、组合、添项、减项、分解、化简等技巧。【典例精析】例1:(1994·上海).某个命题与自然数n有关,若n=k(k∈N+)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n=k+1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当n=5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A.当n=6时该命题不成立B.当n=6时该命题成立C.当n=4时该命题不成立D.当n=4时该命题成立解析: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若n=k+1时命题不成立,则n=k命题不成立.因为当n=k时,命题成立可推出n=k+1时成立,所以n=5时命题不成立,则n=4时,命题也一定不成立,故应当选C.答案:C例2:(1993·全国理)已知数列,…,,…。S为其前n项和,求S、S、S、S,推测S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解析:本题的思路是从试验、观察出发,用不完全归纳法作出归纳猜想,再用数学归纳法进行严格证明,这是关于探索性问题的常见证法。但证明方法不唯一,除数学归纳法外,有时还可使用其他方法。计算得S=,S=,S=,S=,猜测S=(n∈N+)。证明:当n=1时,等式显然成立;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S=,用心爱心专心当n=k+1时,S=S+=+===,由此可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综上所述,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例3:(2004·重庆)设数列满足.(1)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成立;(2)令,判断的大小,并说明理由.解析: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1)当不等式成立.综上由数学归纳法可知,对一切正整数成立.(2)【常见误区】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关于第一步的注意事项:(1)缺一不可;(2)过量无用;(3)宜取尽可能小的自然数,这样可使命题成立的范围较大,用心爱心专心但不一定必须取1;(4)要和第二步骤配合,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是独立的,这是从数学归纳法的意义来说的,可它们要达到同一目的,因此又要配合与关照.关于第二步的注意事项:(1)第二步骤主要在于合理运用归纳假设,这一步实质是要证明命题的传递性;(2)第二步的关键是确立递推关系,它是确定一个自动推演机器,即只要在前边命题成立的假设下,就可以寻求后边的成立,这里的为真是纯粹的假设,是否确实为真,第二步管不了,也根本不必要去管;(3)不完全归纳法在发现递推关系中的作用;(4)借助分析法发现递推关系。2.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步证明“当n=k+1时命题成立”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归纳假设”,即必须用上“当n=k时命题成立”这一条件。因为“当n=k时命题成立”实为一个已知条件,而“当n=k+1时命题成立”只是一个待证目标.3.数学归纳法的一大鲜明特征是,证明步骤与格式的完整与规范性,必须注意书写格式的完整性.4.必须注意,不是所有的与正整数n有关的问题都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成功.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