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意象·悟诗情》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意象的概念。2.积累常见意象以及特定含义。3.分析意象特点,体会意象传达的思想情感或含义。教学重难点:分析意象特点,体会意象传达的思想情感或含义。课前准备:复习小学学过的古诗。教学过程:一、导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同学们,从小学至今应该也读过背诵过不少的古诗,诗中有大自然的鸟语花香、草木荣枯、日月星辰,这些景物在诗人的笔下,都变成了诗人情感的代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理解意象,感悟诗情。二、寻“象”传“意”。朗读诗歌《静夜思》和《春晓》,诗歌中描写了什么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明月、鸟啼、落花、风雨我们可以得出,意象就是:就是寄托了诗人情感或思想的物象。意=情意,诗人要表达的中心、要寄托的情感。象=物象,指具体的形象、具体可感的事物。学习朗读意象的概念。三、妙笔填曲。学生背诵《天净沙秋思》,教师出示自己换词的《天净沙》:青藤绿树啼鸦,小桥流水人家,静道清风骏马。夕阳斜照,_______________。学生自己补上最后一句。学生发言后,教师出示自己补的最后一句诗:少年人乐归家。强调:同样的景物,赋予不同的特征,就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四、强化练习。学生朗读《春夜喜雨》和《芙蓉楼送辛渐》两首诗,找出这两首诗中共同的意象,并说说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思考,和同桌讨论。明确:《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期盼。《芙蓉楼送辛渐》【寒雨】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五、积累一些常见意象的特定含义。朗读诗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霜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学生说说,这些诗都写了一个什么意象?学生回答:月亮在古诗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景物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已经相对固定了,月亮常表达思乡怀亲之情。还有许多的意象也有特定含义。出示夕阳、日暮意象的含义,学生从自己学过的诗中找出有这个意象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登黄鹤楼》)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小组讨论,再找出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发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常见意象的特定含义知识表格,学生朗读,记忆。六、考场链接丰乐亭游春(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1.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七、结束语风花雪月是诗,壮美山河也是诗。诗是日暮黄昏的惆怅,也是草长莺飞的欣喜。望月可思乡,举杯可解忧。让我们一起行走在诗歌的长廊中,留心风景,感悟诗情!教学反思意象是初中诗歌鉴赏专题最基础的一个部分,这个概念并不难,在教学中,我由初一学生比较熟悉的诗歌入手,引出意象的概念,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在进行对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换词的环节,学生还是比较有兴趣,并且初步体会到,同种意象,它的特征不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同的。于是在接下来的练习环节,学生能够找出“雨”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区别。在这一个环节里,我给学生的发言时间过少。问题的解决只在表面上,应该再更深入下去,让学生充分理解两首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在寻找有“夕阳”这个意象的诗句的环节里,有个学生提到了“常记溪亭日暮”,这里的夕阳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得表达伤感,失落等感情,但是在课堂上我忽略掉了这点没有抓住教学契机,应该告诉学生,不是所有的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