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分布。2.掌握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与表现。3.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评价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体现:不同的空间尺度,①______有大有小。(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包括②______分异和海陆分异。(2)③________的地域分异: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2.陆地自然带:由气候、④______和土壤共同形成,具有一定⑤______、呈⑥______分布。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原因:⑦________的纬度差异。2.分异基础:⑧____。3.分布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原因:⑪______分布2.分异基础:⑫______变化。3.分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⑬______带、⑭______带、⑮______带。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原因:随海拔的变化,⑯______状况差异很大。2.分布:从⑰______到⑱______呈垂直分布,与山地所在的⑲______、⑳______密切相关。我的疑惑1.2.3.探究点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探究材料教材P91图5.6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P92图5.7热带雨林景观和图5.8苔原景观。1.不同的气候带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何?且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2.图5.7与图5.8的对比,体现了怎样的地域分异规律?原因是什么?它们在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方面的差异是什么?3.分析说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与分布?【考例探究1】读图,回答(1)~(3)题。(1)与②→③→④地自然带更替相似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⑥→⑤→④D.①→⑤→④(2)气候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较大的是()A.③、④两地B.①、④两地C.⑥、⑤两地D.①、⑥两地(3)①、③、⑤三地气候()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探究点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探究材料教材P92图5.9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图5.10温带荒漠。“巴黎—北京国际汽车拉力赛”的路线,横穿亚欧大陆。参加拉力赛的运动员所经历的自然景观依次出现的顺序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1.比较分析图示两个地区的景观差异。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含义、形成因素是什么?景观变化及延伸方向是怎样的?3.怎样理解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地带最明显?【考例探究2】关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B.在地表沿经度变化方向有规律地更替C.因水分条件在东西方向上的差异造成的D.以热量为基础造成的探究点三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探究材料教材P93图5.11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1.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与该山所处纬度有何关系?2.图中北坡为何缺少森林带?3.南坡高山草甸为何位置比北坡高?4.为何南坡带谱较完整?5.分析说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考例探究3】以下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发育最完整的地区是()A.阿尔卑斯山脉南坡B.科罗拉多大峡谷C.南美的安第斯山D.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反思小结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中纬度地区明显,沿海向内陆为森林、草原、荒漠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参考答案课前准备区①规模②温度带③陆地环境④植被⑤宽度⑥带状⑦太阳辐射⑧热量⑨东西⑩南北⑪海陆⑫水分⑬森林⑭草原⑮荒漠⑯水热⑰山麓⑱山顶⑲纬度⑳高度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不同的气候带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现以北半球为例对应如下:2.两幅图的对比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原因是由于纬度差异而造成的热量差异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景观特征不同,如下表所示:自然景观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降水丰富,河流水量丰富,水位变化小热带雨林茂密,猩猩、河马砖红壤寒带苔原冬季漫长而严蒸发微弱,地表低矮的灌木、草冰沼寒,夏季短促而凉爽,为寒带苔原气候湿润,河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