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3氨【知识回放】1.回忆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2.怎样闻充满在集气瓶中的气体的气味?3.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何收集?【答案】【新知精讲】一、氮的固定1.定义:使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2.方法:雷电固氮:N2+O22NO人工固氮:N2+3H22NH3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N2形成含氮化合物。二、氨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溶解性沸点无色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下,体积比1∶700)较低,易液化2.化学性质(1)还原性:与氧气反应:4NH3+5O24NO+6H2O,应用:工业制硝酸。(2)与酸反应: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现象:产生白烟,应用:用于NH3和HCl气体的互相检验。(3)与水反应:NH3+H2ONH3·H2O。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呈弱碱性。3.用途(1)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2)作制冷剂。三、铵盐1.铵盐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2.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3.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①NH4Cl受热分解:NH4ClNH3↑+HCl↑,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上方重新凝结成白色固体。②NH4HCO3受热分解:NH4HCO3NH3↑+CO2↑+H2O,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口部有无色液体凝结。(2)与碱反应:NH4Cl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NH4Cl+NaOHNaCl+NH3↑+H2O。4.NH4+的检验(1)原理NH4++OH-NH3↑+H2O(2)操作流程:铵盐(NH4+)无色气体(NH3)试纸变蓝。四、氨的实验室制法试剂—Ca(OH)2和NH4Cl↓原理—Ca(OH)2+2NH4ClCaCl2+2NH3↑+2H2O↓装置—固+固气(与制取O2的装置相同)↓收集—向下排空气法↓验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产生白烟)【科学探究】探究一氨气与水反应的实验问题导引1.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形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该实验的原理,讨论形成喷泉的条件。提示:(1)减小烧瓶内压强,例如:烧瓶内的气体被吸收掉或降低烧瓶内气体的温度,引起烧瓶内压强瞬间降低,形成压强差。(2)烧瓶内的压强不变,增大烧瓶外的压强,形成明显的压强差,水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进入烧瓶,形成喷泉。探究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问题导引氨气的实验室制备装置1.实验室制取氨气时,铵盐不用NH4NO3、NH4HCO3,碱不选用NaOH、KOH,其原因是什么?2.NH3是一种污染性气体,为避免污染空气,实验中多余的NH3应如何进行吸收处理?试画出相应装置图。提示:NH3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多余的NH3要吸收掉以避免污染空气。可采用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吸收等方法,但多余气体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重点突破】1.喷泉形成的原理(1)减小内压法:如图Ⅰ所示图Ⅰ容器内气体与水或其他液体接触⇒气体溶解或发生化学反应⇒容器内压强减小⇒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形成喷泉例如:气体HClNH3CO2、SO2NO2+O2吸收剂水或NaOH溶液水或盐酸NaOH溶液水(2)增大外压法:如图Ⅱ所示图Ⅱ锥形瓶内存在挥发性液体或其他液体⇒液体受热挥发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锥形瓶内气压增大⇒锥形瓶内液体迅速流入烧瓶形成喷泉2.氨水、液氨和一水合氨的区别氨水液氨一水合氨化学式—NH3NH3·H2O分类混合物,多成分纯净物,氢化物,非电解质纯净物,一元弱碱成分NH3、H2O、NH3·H2O、NH4+、OH-、H+(极少)NH3NH3·H2O联系氨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中含有NH3和NH3·H2O3.实验室快速制氨气的方法(1)加热浓氨水法: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NH3:NH3·H2ONH3↑+H2O,故可直接加热浓氨水制备NH3。(2)浓氨水加固体NaOH(或生石灰、碱石灰)法:固体NaOH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会促使氨水分解,而生石灰可与水反应生成Ca(OH)2,同时反应放热,也会促使氨水分解,故可在常温下向浓氨水中加入固体NaOH或CaO来制备NH3。反应装置图分别为:4.常见尾气处理的三种方法(1)对于极易溶于水的尾气,如NH3、HCl等,需采用防倒吸装置(即在导气管的出气口处连接一倒置的漏斗与吸收剂液面接触)吸收。(2)对于溶解度不大的尾气,如Cl2等,可直接将出气管插入吸收剂液面下吸收。(3)对于有毒且易燃的气体,如CO、H2等,可采取在尾气出口处放置一点燃的酒精灯,使CO、H2燃烧转变为无毒的CO2、水蒸气。【典例探究】典例1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氨可以用浓硫酸干燥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