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知识回放】1.金属元素的存在人类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约4/5是金属元素。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因此,地球上绝大多数金属元素是以形式存在。(1)化合态:、、。(举例说明)(2)游离态:。(举例说明)(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第四位是。2.金属有许多物理通性,如、、、、等。3、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原理【答案】1.化合态(1)NaClCaCO3Fe2O3(2)铂金(3)铝铁钙钠2.常温下呈固态(除汞外)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有延展性3、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新知精讲】一、金属的存在及通性1.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1)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是化合态。(2)地壳中含量占据前两位的金属元素是铝和铁。2.物理通性外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不透明,有金属光泽良好良好良好3.化学通性(1)金属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①画出钠、镁、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a:Mg:、Al:.②金属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镁条燃烧:2Mg+O2Combin2MgO;②镁条与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③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④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2AgNO3===Cu(NO3)2+2Ag。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1.钠与氧气的反应(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质软、硬度小、熔点低。(2)常温下钠与氧气的反应:将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其表面迅速变暗,失去金属光泽,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3)钠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2Na+O2Na2O2。2.铝与氧气的反应(1)现象:铝箔熔化,失去金属光泽,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2)化学方程式:4Al+3O2Combin2Al2O3。3.金属与Cl2、S的反应金属与Cl2、S等物质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硫化物等。【科学探究】探究一钠与氧气的反应问题导引1.新切开的金属钠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在空气中很快就会变暗,原因是什么?提示因为金属钠非常活泼,在空气中很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而失去金属光泽。2.钠与氧气反应,氧气过量时生成Na2O2,氧气不足时生成Na2O,这种说法对吗?提示不对。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与氧气用量无关。不加热时生成Na2O,加热或点燃条件下生成Na2O2。探究二铝与氧气的反应问题导引熔化的铝不滴落1.常见金属镁、铝等能存放在空气中,能说明常温下镁、铝不与氧气反应吗?提示不能。镁、铝都是活泼金属,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但由于其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以隔绝镁、铝与空气的接触,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被氧化,故镁、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且有很强的抗腐蚀性2.在做镁或铝的燃烧实验前,通常用砂纸打磨一下镁或铝,除用砂纸打磨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提示可以将镁或铝在稀硫酸中浸泡,然后取出用蒸馏水清洗。【重点突破】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银白色金属Na表面变暗生成Na2O出现白色固体生成NaOH表面变成溶液NaOH潮解白色块状物质生成Na2CO3·10H2O白色粉末状物质生成Na2CO34Na+O2===2Na2ONa2O+H2O===2NaOH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2.加热条件下钠在空气中的变化(1)实验及现象: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中加热,现象为钠先熔化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2)原因及解释: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剧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2CombinNa2O2(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3.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金属的金属性越强,越易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1)活泼金属K、Ca、Na常温下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在空气中又可发生燃烧。4Na+O2===2Na2O,2Na2O+O2Combin2Na2O2或2Na+O2CombinNa2O2。(2)较活泼金属Mg、Al常温下在空气中易氧化,形成氧化膜,也可以发生燃烧。(3)金属Zn、Fe、Sn、Pb常温下与干燥空气不发生氧化反应,加热条件下能被氧化,在纯氧中可发生燃烧。(4)金属Cu、Hg在强热条件下,只氧化而不发生燃烧。金属活动性在Hg之后的金属不能被氧气氧化。4.经典燃烧实验现象集锦(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3)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