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有关反应热的重要知识点高考资源网反应热是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概念,反应热问题则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处理好相关题目的关键是深刻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一、考查对有关反应热概念本质的理解任何化学反应进行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这种能量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此热能的大小之度量以及反应过程中吸、放热情况都可以用到反应热的概念。1.要点:(1)反应热的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反应热用“△H”表示,单位一般是“kJ/mol”。(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变化的关系:反应热△H的研究对象是反应体系,当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时,反应体系能量降低,为放热反应,△H为“-”或△H<0;反之,为吸热反应,△H为“+”或△H>0。判断:ΔH=∑E(生成物)-∑E(反应物)其中∑E表示物质具有的总能量。具体地:①若ΔH>0∑E(生成物)>∑E(反应物),物质所具能量升高,反应吸热。②若ΔH<0∑E(生成物)<∑E(反应物),物质所具能量降低,反应放热。(3)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反应热即为形成生成物分子中新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中旧的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即△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若△H为“-”,反应为放热反应;若△H为“+”,反应为吸热反应。(4)几种反应热:I.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理解注意:①、量的标准:可燃物必须为1mol。②、反应进行程度:完全燃烧,如,C→CO2,H→H2O,S→SO2,等。③、反应产物: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H2+O2→H2O(l)而不是H2O(g)。④、燃烧热的单位一般是kJ/mol。II.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理解注意:①、稀溶液:是指存在大量水的溶液。②、量的标准:必须是生成1mol水。③、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所吸收的热。④、中和热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水,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的能量变化也不在中和热之内。即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一定值57.3kJ/mol。2.考点应用例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在25℃、101kPa下):S(s)+O2(g)=SO2(g);△H=-297.23kJ/mol,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S的燃烧热为297.23kJ/molB.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kJ/molC.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kJ/molD.形成1molSO2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S(s)和1molO2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解析:题干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是用燃烧热表示的热化学方程式,A说法正确。题干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看作下面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的和式:S(s)=S(g);△H=+Q1kJ/mol(吸热,Q1>0),S(g)+O2(g)=SO2(g);△H=-Q2kJ/mol(放热,Q2>0)。由盖斯定律可知,△H=+Q1kJ/mol-Q2kJ/mol=-297.23kJ/mol得Q2=Q1+297.23kJ/mol>297.23kJ/mol故B说法正确。根据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知,△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0,为放热反应,D说法正确。本题应选C。二、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1.考点归纳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遵循的原则:(1)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g、aq);(2)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若不注明则是指在25℃、101kPa下测定的,故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注明反应条件及“↑”、“↓”。(3)△H只能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隔开。若是放热反应,△H为“-”,若是吸热反应,△H为“+”,△H单位一般是kJ/mol。(4)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但热量的数值要与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5)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应先观察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再观察△H的正负号,最后观察△H数值是否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2.考点应用例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解析:先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1/2O2=H2O,再注明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H的正负,热量的数值要与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