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和同为一家”〖课程标准〗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史实。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并能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列举唐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并能说出自己体会。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识读“唐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以及他们与唐朝密切交往的史实,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收集整理唐朝民族交往的故事,掌握收集历史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重走“文成公主进藏路线”的活动,掌握史实,体会文成公主入藏的艰辛。编演历史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式和巩固是各民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是各民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认识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友好交往的基础。通过唐朝民族政策的了解,树立尊重别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培养学生待人宽容、豁达的性格。〖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难点陌生的地名、人名、族名较难掌握;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本课是唐朝民族关系史课,着重介绍了唐朝和睦、融洽的民族关系的历史。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唐朝密切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进步,巩固和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本课用“天可汗”“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点苍山会盟”三目来说明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和同为一家”。唐太宗平等对待少数民族赢得少数民族的拥戴;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与交往;点苍山会盟促进了西南地区和内地的交流。总之,唐朝先进文化吸引与开放的民族政策是和睦的基础,少数民族首领也为友好和睦做出了贡献。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史的了解,能进一步加深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时代特点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准备中国地理挂图、直尺、丝带、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地点和路线标识。学生准备搜集文成公主入藏的传说及其他资料、直尺、丝带、中国地图。根据课本图片和收集到的资料等编演历史短剧。〖教学方法〗通过阅读资料、分组讨论、收集有关资料、编演历史剧等活动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省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我想同学们在常州可能遇见过少数民族同胞,你见过吗?师:谁来说说你们是如何对待他们的?生:举出自己对待少数民族的不同事例。师:(指导学生对不同态度作褒贬评价,有正确民族意识:民族平等,民族互助、民族团结)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很多朝代为巩固政权采取措施解决民族问题。同学们认真想一想,看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秦朝北伐匈奴——汉朝昭君出塞——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文成公主进藏……战争和平战与和?(破坏生产力)(交流与发展)师:(表扬引导)同学们所知道的文成公主进藏,这是唐朝民族关系的典型史实。今天我们就锁定唐朝民族关系的历史,了解胡汉交流特点,感受大唐帝国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新课学习一、天可汗师:唐朝边疆有哪些少数民族?同时,用“唐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闪烁显示唐朝边疆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生:观察地图,并说出唐朝边疆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突厥、吐蕃、南诏。师:(创设情景)唐朝边疆这么多少数民族,如果唐朝不解决民族问题的话,肯定对唐朝统治不利。假设唐太宗请你出谋划策,处理这一问题,你怎么办?学生回答:A:出兵消灭周边少数民族。B:我反对这种做法,因为武力很难平民心,应该采取安抚政策。C:应该用和亲政策,就像汉代昭君嫁给匈奴单于一样。D:我觉得应该区别对待。对有威胁的少数民族应当出兵打击,对那些比较小的民族应当主动和它交往,给它们一些帮助,它们就不会反对唐朝。……师:唐太宗会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呢?请读下面的材料: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