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城镇中学高中历史《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复习内容: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复习重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演变复习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自主学习1、中央集权制的演变(中央与地方的矛盾):①汉代:汉初:实行“”并行地方权力增大,威胁中央,出现了“”汉武帝:颁布“”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唐朝:唐中后期,地方设立出现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③北宋: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a军事上:b行政上:c财政上:④元朝在地方实行:除、、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其它设立行省,行省之下分别为、、、,边远民族地区立。实行行省制度的作用和意义:加强,巩固了,行省制度是的开端。2、君主专制的演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①汉代:汉初:丞相权力较大,集、、大权于一身。汉武帝:设立、,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②隋唐:实行,该制度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确立完善于唐朝。A、主要内容:中书省()皇帝——“三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B、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明确,既有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C、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同时提高了办事效率,为以后历朝基本沿袭。③宋朝:最高行政机构是,权力较大。设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有:设分割宰相的军权设分宰相财权。④元朝: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3、选官、用人制度的变化A、汉朝:主要实行,主要内容以等品行为主。B、魏晋南北朝:选官主要采用。这一制度的特点是重视门第,控制权掌握在手中,使得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做到高官。C、科举制:a、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官;b、隋炀帝时,增设;c、唐宋元:完善科举制;d、作用和影响:该制度重视考试成绩,有利于打破,扩大,提高,加强,为历朝沿用。合作探究1.以汉、唐、北宋的中央行政机构变化的史实,说说始终贯穿着哪两大矛盾?发展趋势如何?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代三省的各自职能是什么?三省关系如何?三省六部制确立有何意义?3.元朝的政治制度在加强皇权方面有了新的发展(1)读以下材料,说说元朝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的主要区别。材料:元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作“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2)设立宣政院的目的是什么?4、汉朝、北宋、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影响(1)材料1刘邦曾“刑白马而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汉初实行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上材料所指的是汉初的什么做法?导致什么情况?材料2“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上《治安策》材料3“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晁错《削藩策》根据材料2、3,汉武帝如何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2)材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初期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分析北宋初期做法的利弊。(3)材料:《元史地理志》“自封建变为郡,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根据材料,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5、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材料一:《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又“元关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宋书.百官志》:“汉武帝元年封四年,令诸州岁各举秀才一人。”材料二:《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牍车,从吏卒,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三国志·魏志·陈群传》:“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中略)及即王位,封昌武亭侯,徙为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