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一、背景:△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请问,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哪些条件呢?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当时,一些民主革命宣传家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这又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什么条件?思想武器: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3、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重要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著名的民主革命宣传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需要哪些条件?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其它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成立:1905年8月,日本东京②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地位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5、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最为壮烈的是黄花岗起义)6、有利时机:保路风潮的兴起7、其它条件: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二、经过:1、爆发: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2、高潮: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时间:1912年元旦①中华民国成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国都、国旗:南京、五色旗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内容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及人身、居住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体②《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他专制独裁)影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3、结局: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其原因:①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①袁世凯是北洋军阀头子,握有重兵,对革命派软硬兼施②列强替袁世凯撑腰,以多种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③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被迫妥协三、评价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2、功绩: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③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上述性质和功绩的相互关系如何?性质是对功绩的概括,功绩是对性质的体现。3、不足: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导致上述不足的原因有哪些?①主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阻挠和破坏,其力量过于强大△随堂练习——《全品》第13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13课,略)△作业:《全品》课时作业(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