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课题生命可以永恒吗课型新授作课教师王庆波学科道德与法治班级一、六日期5.27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认识自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从“生命故事的感悟”等生活化体验入手,引领学生以“生命可以永恒吗”为探究学习主线,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理解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如果学生这些思维的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批导,就可能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顿、行为失控等问题,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2)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能力目标:(1)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2)进一步认识自己,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2)培养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生命有接续难点:如何正确对待生命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学生阅读教材88页“运用你的经验”并回答问题: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如果可以,它将会怎么实现?【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活动提出“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等问题,激起学生探寻的心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二、自主学习,信息捜索(1)、为什么要热爱生命?生命。每个人的生命是在的,它是属于我们。生命是的。每个人有不同的,每个的生命都不可替代。生命是的。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一去不复返。生命也是的。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2)、生命接续有什么意义?在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在关系中,我们能更好的认识和面对。在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也不断积累和丰富。【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习的过程完全成为学生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理解原理;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人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流程二、全员互动,交流共享1、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89页“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2、思考:世界上的叶子有千千万万,有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3、年画娃娃邓鸣贺,男,2006年6月8日出生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称“豫剧红孩儿”,歌舞、戏曲、小品俱佳,曾是河南电视台2010年度《梨园春》少儿银奖擂主。代表作品有《不是我的菜》《剪花花》等。2012年,邓鸣贺成为龙年春晚开门娃娃并登上201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3年2月,邓鸣贺因患上白血病而在北京市儿童医院接受化疗,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属于初期。2013年8月已正式康复出院。2015年4月28日晚,“年画娃娃”邓鸣贺因白血病复发,抢救无效逝世,年仅8岁。思考:个人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如不能,那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有限的生命?【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对“生命的短暂”和“生命的接续”的探究、讨论,使学生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4、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1页第二个、第92页“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