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应急处理培训•急救护理基本概念与原则•应急处理流程与规范操作•常见创伤类急症处理技巧•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应对措施•中毒、窒息等特殊情况处理方法•总结回顾与提高建议contents目录01急救护理基本概念与原则急救护理定义急救护理是指在突发伤病事件发生时,迅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减轻病痛、促进康复的过程。重要性急救护理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急救护理也是展示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和医疗水平的重要窗口。急救护理定义及重要性急救护理应遵循“快速、准确、有效”的原则,即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准确评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原则急救护理策略包括现场急救、转运途中监护与治疗、院内急救等环节。在现场急救中,应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病症;在转运途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在院内急救中,应与医生紧密配合,为患者提供全面、高效的救治服务。策略急救护理原则与策略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等特点。心血管急症如哮喘、呼吸衰竭等,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需要及时给予氧疗和药物治疗。呼吸系统急症如脑卒中、癫痫等,可导致患者意识障碍、瘫痪等严重后果,需要迅速进行干预和治疗。神经系统急症如交通事故、坠落伤等,患者可能出现多发性骨折、内脏破裂等严重损伤,需要立即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处理措施。创伤性急症常见急症类型及特点02应急处理流程与规范操作现场安全评估与保障措施确认现场环境安全在进入现场前,务必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穿戴防护装备、使用安全工具等,以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评估患者安全状况对患者周围的环境进行安全评估,确保其处于安全状态,避免进一步受到伤害。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病史,询问其是否有疼痛、不适等症状。询问患者病情观察患者体征检查患者受伤部位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初步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其受伤部位、范围和程度等信息。030201患者初步检查与判断方法在发现患者需要紧急救治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通知专业医护人员前来救治。拨打急救电话向医护人员准确传递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情等信息,以便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并制定救治方案。传递患者信息在救治过程中,保持与医护人员的通讯畅通,及时向其反馈患者病情变化,以便调整救治方案。保持通讯畅通紧急呼救及信息传递途径03常见创伤类急症处理技巧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用止血带或布条在出血部位近心端扎紧,注意每隔一小时放松1-2分钟,避免组织坏死。直接压迫止血法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直接压迫出血部位,适用于较小伤口。填塞止血法对于颈部、臀部等较大而深的伤口,可用无菌纱布或棉垫填塞,再加压包扎。创伤性出血止血方法选择与实践03颈椎骨折特殊处理疑似颈椎骨折时,应用颈托或沙袋固定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搬运过程中造成颈椎进一步损伤。01骨折固定选用夹板、木棍等物品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避免骨折端移动造成二次损伤。02搬运注意事项搬运时应保持患者平稳,避免颠簸和扭曲患者身体,以免加重损伤。骨折固定与搬运注意事项烧伤、烫伤初步处理措施立即用冷水冲洗或浸泡伤处,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和水肿。用干净纱布或毛巾覆盖创面,避免污染和进一步损伤。如伤处有紧身衣物,应尽快脱去或剪开,避免衣物与创面粘连造成二次损伤。初步处理后,应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冷却治疗创面保护脱去紧身衣物及时就医04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应对措施注意突发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观察皮肤苍白、四肢厥冷等体征;询问病史及家族史,了解高危因素。心肌梗死识别观察突发面瘫、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现象;注意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了解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评估风险。脑卒中识别心肌梗死、脑卒中识别要点心肺复苏术(CPR)操作流程演示确认环境安全确保施救者和患者处于安全环境,避免二次伤害。实施胸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