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溧阳市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VIP免费

江苏省溧阳市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1/3
江苏省溧阳市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3
江苏省溧阳市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3/3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一、课标解读: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国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怀。二、知识梳理辛亥革命(1911年至1912年)背景经济:发展(清政府和的客观促进)阶级:力量壮大。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了等革命团体,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概况:成立时间,,地点,纲领、、、,领导人、等;机关刊物:;性质是。)军事: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并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有利时机:使武汉兵力空虚。1、革命爆发:;时间:,结果:2、高潮:①成立。时间:;临时大总统:;定都;国旗。②颁布。时间;内容(五权两制),: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直),维护共和制度(根)评价:(性质)是,具有。3、结局:①,宣统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②失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就任,篡夺革命果实,标志革命失败。(失败的含义:没有,没有。失败原因:客观上:;主观上(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革命经过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清政府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巩固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材料二】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问题:(1)依据材料一,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2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意识,等等。(2分)(2)依据材料二,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2分)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改变当时中国,尤其是农村的现状。等等。(2分)评价1、性质:。2、积极:(1)政治上:①推翻了,结束了,建立了,使人民获得了。②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2)思想上:使深入人心;(3)经济上:为(4)社会习俗:革除社会陋习,改变社会风气。3局限性:。(3)综合两则材料,你又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4分)从横向讲,辛亥革命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是不平衡的(材料一中的报纸主要在城市发行。材料二中的老农生活在农村);从纵向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个过程,辛亥革命只是个开端。(4分,要求:言之有理,论之有据。)(4)你认为在解释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2分)证据要全面;孤证不立;不要武断下结论。(2分,答出其中两点得2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溧阳市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