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像闻玫瑰花一样闻到思想1.漫游者的夜歌(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6分)A.寂静(jì)树梢(shāo)万籁俱寂(lài)B.曝光(bào)拗口(ào)椎心泣血(chuí)C.薄荷(bó)巨擘(bò)长歌当哭(dànɡ)D.谄笑(chǎn)寒碜(chen)言简意赅(ɡāi)解析薄—bò。答案C2.下列字形书写正确的一组是()(6分)A.料峭硝烟消毁B.安详安分布置C.鞭苔毕竟拌嘴D.匾额编缉笔竿解析A.消—销;C.苔—笞;D.缉—辑,竿—杆。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6分)A.抢抓机遇谋发展,各地干部普遍有一种计日以待的紧迫感,许多人用“五加二、白加黑”的连轴转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B.曹魏文化是安徽历史文化的重要章节,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挖掘并传承其思想精华,是我们义无反顾的责任。C.李可染的山水画能够在当代山水画坛别开生面,在于他始终奉行不断深入传统与不断感受自然的思想。D.与漫长而久远的“后世博时代”相比,184天的“世博时刻”如浮光掠影,但是它注定将对中国产生更为深远的历史影响。解析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A.计日以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B.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D.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6分)A.《时代》评价称,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B.我省申先生十年前到上海打拼,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成功后的他没有忘记穷困的故乡的孩子。C.“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特别称谓,此词可能会像“知青”“下岗工人”“农民工”一样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词语之一。D.酒后驾车引发了众多的交通事故。面对统计数据,专家指出,大家如果都能自觉遵守开车不喝酒的禁令,我国就可能减少百分之三十的交通事故。解析A项“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句式杂糅。B项“穷困的故乡的孩子”有歧义。D项关联词“如果”应该在“大家”的前面。答案C阅读与鉴赏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8分)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9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9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面的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的铺垫。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婉曲深刻。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18分)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9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9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