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晚清重臣、光绪帝老师翁同龢在日记中对买办徐润的住宅有过描述,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这表明近代中国()。A.园林建筑逐渐西化B.买办阶层勾结洋人C.生活习俗中西合璧D.崇洋媚外风气盛行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这种全新的建筑风格很快引起国人的关注,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C“”项说法符合史实和材料信息楼阁几案皆有夷气。答案C2.“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答案C3.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它们是()①改良旗袍②中山装③京剧④四合院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1世纪教育网解析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而旗袍和中山装都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产物。答案A4.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答案B5.造成近代中国交通、通信发展缓慢的根源是()。A.政治腐败B.外国势力入侵C.社会性质D.落后的思想文化答案C6.1913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如下: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以上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A.婚礼形式删繁就简B.依旧带有较浓厚的保守思想C.恋爱自由成为时尚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由题干中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可以看出B项符合题意。答案B7.下面三幅图片说明了()A.人们出行习惯的改变B.交通工具牵引动力的演进C.人们身份地位的变化D.近代城市的兴起答案B8.年3月11日13:46分,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这一不幸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①报纸杂志②电影③电视④互联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9“”“.盛宣怀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能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A.火车B.电话C.电报D.电影解析由题干可以看出该项发明的特点是可以远距离进行语言交流,据此可知应是电话。答案B10.“”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文人论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②政府腐败,人民困苦③思想启蒙,民智渐开④舆论开放,言论自由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11.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衣、食、住、行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人民的勤劳B.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C.西方文化科技的影响D.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答案B12.右图为1929年6月6日召开的首届西湖博览会的照片。展会历时128天,参观人数达二千万,轰动浙江和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们在展会上既可以买到江浙特产,也可以品尝到品种丰富的西式糖果糕点与饮料B.从首都到杭州来参展的人们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有:汽车、火车、轮船C.展会上男子一般穿长袍马褂、中山装和西装;女子的服饰则以合身适体的旗袍和英姿飒爽的列宁装为主D.博览会提高了中国商品,特别是江浙产品的知名度,给萧条的民族工商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血液,大大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解析C“”“项中列宁装与1929”年这一限定时间不符合。答案C13.右图是秋瑾在上海创办的妇女杂志。该杂志设有论说、演坛、译编、传记、小说、文苑、新闻和调查等栏目。该杂志大量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