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城市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城市化进程1、2、3、4、7、9、105、6、81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13、14、1511、1217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图,其中四种图例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①与②表示发展中国家,③与④表示发达国家),完成1~2题。1.图中表示城市人口的图例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1960年以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速度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原因可能有()。A.发达国家的人口呈现负增长的趋势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快速、健康发展C.发达国家的民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D.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经济差距逐渐缩小解析第1“”题,发达国家二战以后,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农村人口;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速度加快但比重低。第2题,城市化过度发展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发达国家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发展速度开始减慢,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畸形发展的城市经济使城市化快速发展,速度超过发达国家。答案1.D2.C下图中箭头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口、资金、技术、产业流动方向。据此回答3~4题。3.该图所示的含义是()。A.大城市小型化B.郊区城市化C.集中城市职能D.城市乡镇化4.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B.市区失业人口增加C.郊区比市中心经济更发达D.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出现解析图中人口、资金、技术、产业由中心城区向外围迁移,所以可能是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一般是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地价上涨,城市问题日益严重,迫使部分人口及工业等向城外迁移。答案3.B4.A读图,其中图甲为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乙为该城市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据此完成5~6题。5.在图甲中,字母A~E反映的现象是()。A.城市化过程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D.城乡差别拉大6.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下列组合较合理的是()。A.a——AB.b——CC.a——BD.b——F解析第5题,从图甲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变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A~E段上升,说明该段为城市化阶段。第6题,图乙中a点农业就业比重约为5%,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约为23%和72%,农业就业比重小,城市化水平高,结合图甲应为城市化的高级阶段E。b点农业就业比重约占57%,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约占13%和30%,结合图甲应为城市化的中期阶段C。答案5.A6.B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7~8题。7.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8.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解析第7题,由图中人口增长率变化可知,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处于负增长,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A正确。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减少;Ⅳ阶段后,费城、巴尔的摩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抑制。第8题,Ⅳ~Ⅴ阶段城市中心区人口数量渐增,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人口重新回归城市中心区,产生如图所示的变化。答案7.A8.B在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等9省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回答9~10题。9.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比重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10.从图上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中部各省中,只有湖北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40%以上B.总的来说,中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化水平高于东部经济地带C.我国西南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