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知识综合篇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高考题一、选择题(·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年的卫星影像。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读图回答1~2题。1.比较两幅影像,可判读和分析出()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河流改道后,三角洲南部失去泥沙来源,侵蚀严重,海岸后退;三角洲北部海岸线前进。答案:D2.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解析:根据三角洲北部在河流改道后成长迅速的特点可知,该河流含沙量大,不适合建设大型港口;而开垦耕地、建浴场会破坏当地环境;建立湿地保护区能够保护生态环境。答案:B(·江苏地理)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下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两次大地震()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解析:海地地震震中位于大西洋沿岸,并不是两大板块交界处;遇难人数的多少除了受震级大小的影响外,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面建筑物状况等有关。答案:C4.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B.终年光照充足C.雨热同期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解析:甲、乙两区均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耕地规模小;甲区为地中海气候,乙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B、C、D三项均不正确。答案:A二、综合题5.(·山东文综)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下图为重庆市1999~年主要能源消费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解析:本题属于山东文综试卷中三科综合题目,综合考查我国西南地区政治、历史、地理状况。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如第三产业的发展、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新兴工业等。第(2)题,从图中可知,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水电的比重较低。当地天然气、水能资源丰富,今后应降低煤炭比重,增加水电和天然气比重。答案:(1)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2)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比重较低。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二、模拟题一、选择题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下图),回答1~2题。1.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较弱,易于开挖2.读上图,某铁路线规划要连接A、B两点,有Ⅰ线、Ⅱ线和Ⅲ线三种方案。综合各种因素,正确的选择是()A.ⅠB.ⅡC.ⅢD.Ⅱ和Ⅲ解析:第1题,由等高线的分布可知,高速公路通过的地形是鞍部,此处相对高度较小,施工工程量小。第2题,图中Ⅰ线经过山崖处,地势险要,施工难度大;Ⅱ线虽然地势平坦,但距离较远。因此,综合各种因素,选择Ⅲ线较为合适。答案:1.C2.C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更具战略意义。年8月29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中国将逐步减少稀土的出口和生产,以保护环境和国家安全。据此回答3~4题。3.目前,全球95%以上的稀土金属都由中国生产供应。下列图中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金属产地的是()A.①B.②C.③D.④4.稀土金属的功能产品广泛应用于风力涡轮机等环保技术领域。下列省份风力涡轮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