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的长征练习与解析在日本不断扩大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蒋介石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加紧进攻人民革命力量。据此回答1~2题。1.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这些反动军队的主要行动是A.集中全部力量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B.进攻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和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C.进攻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和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D.进攻南方各革命根据地,重点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答案:D解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和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属于国民党内的抗日民主力量,并非“革命根据地”。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的目的是一举消灭人民革命力量,他对各个革命根据地都发动了进攻。因此,A、B、C三项都不正确。2.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主要表现是①请求国联主持公道,制止日本侵略②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围剿”③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④对长征途中的红军进行围追堵截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蒋介石要求国联主持公道,希望国联出面制止日本侵略,是在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之前。故只要包含①的选项均不正确。就在蒋介石大举进犯革命根据地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据此回答3~4题。3.王明“左”倾错误已经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的情况下,红军仍然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反革命“围剿”。主要是因为A.毛泽东亲自指挥了反“围剿”斗争B.广大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奋战C.战场上的指挥员抵制了王明等人的错误指令D.红军的总兵力处于优势地位答案:C解析:A、D两项不符合史实。B、C两项都属于红军能够取胜的原因,但相比之下,正确战略战术更为关键。4.在长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能够结束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原因包括①中国共产党人以党的事业和民族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②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③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④共产国际及时给予指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议的召开与共产国际的指导没有关系。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红军胜利到达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为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据此回答5~8题。5.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战略大转移。这里所说的“转移”是指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转移C.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转移”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转移到其他地区。不涉及党的工作重心、革命性质、革命任务等问题。6.1934年10月,开始长征的是①中共中央②中央红军③项英和陈毅率领的红军部队④陕北红军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A解析: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项英和陈毅率领的红军部队负责掩护主力红军突围。陕北是长征的目的地。7.长征途中,突破敌人包围圈的战役是A.强渡乌江B.攻占遵义C.四渡赤水D.巧渡金沙江答案:D解析: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只是使红军暂时获得休整的机会。四渡赤水的意义在于打破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后,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8.中国工农红军的远征历尽了千难万险,既要战胜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还要跨越“万水千山”。红军跨越下列山川的先后顺序是①大渡河②金沙江③赤水河④夹金山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答案:C解析:强渡大渡河和翻越夹金山是在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之后的军事行动,故①④应在②③之后。四渡赤水开始打破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后,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可见,②在③之后。所以正确顺序是③②①④。9.简述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过程及迅速成熟的原因。参考答案:走向成熟的过程:(1)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1923年,中国共产党三大提出了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3)大革命失败后,以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