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831年11月23日清晨,里昂工人起义队伍占领了整个里昂城。起义工人成立了工人委员会,发表告市民书,宣布自己的政治主张,要求实行民主选举,把自己的代表选进政府。当时的工人领袖甚至邀请警察局长参加他们的辩论会。这从根本上表明()A.工人运动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B.工人对资产阶级本质认识不足C.法国工人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D.法国里昂工人建立政权的尝试2.(2012·珠海模拟)《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全面完整的党纲,恩格斯曾经指出:“一般来说,一个政党的正式纲领虽没有它的实际行动那样重要。但是,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这表明《共产党宣言》()A.具有科学的指导性B.是共产党人的一面旗帜C.具有理论的开创性D.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性3.(2013·合肥月考)“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当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自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材料反映巴黎公社()A.财政困难,倡导勤俭节约B.委员们具有“公仆”意识C.坚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4.1881年,在巴黎公社失败十年之际,马克思在给友人的信中强调: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这里说的“特殊条件”指()A.巴黎工人不掌握军队B.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C.缺少社会主义者的领导D.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工人5.2013年是十月革命爆发96周年,苏联解体22周年。早在革命胜利初期,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6.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短短8天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的“自由”是指俄国()A.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7.(2012·襄樊调研)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说: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说:“……美国正在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上述材料说明()A.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军事上的冲突B.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国家关系的紧张C.意识形态的对立压倒其他国际关系D.美苏对峙,世界大战一触即发8.(2013·福州质检)下面为某学生整理的《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知识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分别是()A.争霸丘吉尔古巴B.“冷战”马歇尔古巴C.军事对抗肯尼迪柏林D.“冷战”丘吉尔柏林9.(2012·洛阳统考)美国一位总统曾发表电视讲话说:“40年来,美国领导西方同共产主义及其对我们最珍视的价值观的威胁进行了斗争。这种对抗现在已经结束。”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对抗”主要根源于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B.“对抗”结束的主要背景是苏联的解体C.“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军事威胁与冲突D.“对抗”的结束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10.(2012·潍坊联考)《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A.两极格局瓦解B.世界新格局形成C.多极化趋势出现D.区域集团化发展11.(2013·盐城质检)1984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面向21世纪,在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这表明日本()①企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②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③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④政府将正视历史,勇担责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2012·烟台模拟)“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