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东西方的先哲第二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选择题1.直接导致柏拉图离开雅典外出游历的原因是()A.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B.为实现政治抱负C.苏格拉底之死D.对雅典民主制的成见【解析】A、C、D三项虽都是柏拉图外出游历的原因,但只有C项符合题干中“直接”的限制。柏拉图当时害怕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便选择了离开雅典,故选C项。【答案】C2.下列有关柏拉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曾师从亚里士多德,学习哲学B.极力反对民主制,主张建立专制政体C.他创办了著名的阿卡德米学园D.他的《理想国》是叙事体著作,给后人以智慧的启发【解析】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柏拉图不极力反对民主制,其《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故A、B、D三项错误。【答案】C3.柏拉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中,他所探讨的主要问题是()A.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民主国家B.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国家C.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和谐D.一个国家如何才能实现强大【解析】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协调一致而无矛盾,就达到了“正义”,和谐思想贯穿其中。故选C项。【答案】C4.“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否则我们的国家将永远不会安宁。”这说明柏拉图()A.强调理想国的成员要恪尽职守B.主张由真正懂哲学的人做统治者C.强调理想国法治原则D.主张政治应当建立在伦理之上【解析】题干的核心内容是要实现理想国,必须由真正懂哲学的人做统治者。【答案】B5.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念论C.逻辑三段论D.美德即知识【解析】由题干可知该哲学家是柏拉图,除“理想国”外,柏拉图的另一重要思想是理念论。【答案】B6.“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留给后人的千古名言。下列体现这一思想的行为是()A.与柏拉图就哲学问题展开辩论B.坚持用三段论进行研究C.创立阿卡德米学园D.否定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解析】“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对亚里士多德对老师怀有高度敬意但又敢于坚持真理的正确描述,他与柏拉图不同的看法主要体现在哲学观点上,故答案为A项。【答案】A7.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主要是指()A.著有一本百科全书B.在某些方面和编写百科全书的学者差不多C.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都做过研究D.所研究的领域正好有一百科【解析】亚里士多德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如逻辑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其著作构成了古代的百科全书。【答案】C8.据说亚里士多德认为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的多,而且他对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数牙齿。因此,他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因为()A.他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B.他忽视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C.他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D.他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从材料得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在于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材料二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经订立的法律受到普遍的服从,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是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主张没有被当时统治者采纳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建立有序社会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提出这些主张的政治背景。(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怎样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解析】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