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训练1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基础过关]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据此完成1~2题。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①东北地区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有关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5“”.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注主要山脉: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2)填注主要平原:D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3)由图可知,东北地区的地形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简述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5)根据你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历程的了解,分析其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能力提升]“”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部农业区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6~7题。6.从农业地域类型看,图中展示的农业区属于()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7.影响上述农业区小麦种植共同有利的自然条件是()A.热量充足,降水丰沛B.交通便利,城市众多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D.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读图,回答8~9题。8.我国东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区相比,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是()A.土壤肥沃B.灌溉水源充足C.光热条件好D.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9.与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区位因素相比,波德平原小麦种植区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A.土壤肥沃多冻土B.类似三江平原的沼泽多C.日照时间短,热量不足D.以水稻种植为主“”读海南岛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岛内封闭实线为等高线),完成10~12题。10.该岛M地的年太阳辐射量比P地要多,主要是因为M地()A.晴天天数多B.海拔高C.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D.纬度高11.读图中相关等值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虚线值的大小:④>③>②>①B.实线值的大小:a>b>cC.从虚线看,此岛现在是冬季D.从虚线看,此岛现在是夏季12.海南岛一年可种植三季稻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沃B.热量充足C.雨水充沛D.地形平坦13.随着农业生产区位的条件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改变。阅读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甲是1980年和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材料二图乙是1980年和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____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空间分布的变化分别是:小麦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引起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甲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的优势条件。14.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有关问题。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一起完成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材料二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表地点海拔(米)1月均温(℃)7月均温(℃)1月降水量(mm)7月降水量(mm)年降水量(mm)年日照时数(时)R2012.620.754.160.6824.51975.3Q1111-8.423.31.242.2193.72975.7(1)读甲、乙两图,结合两地区大气环流的特点,分析N、M山脉对各自所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