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A.社会经济的变化B.统治方式的变化C.社会性质的变化D.思想文化的变化2.下列图片最能代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的是()ABCD3.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A.管仲改革B.李悝变法C.吴起变法D.商鞅变法4“”.春秋后期鲁国履亩而税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影响是()A.巩固了鲁国公田的地位B.有利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C.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D.增加了周天子的财政收入5.导致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C.各国都推行变法D.赋税制度的改革6.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普遍涉及到了()A.军事问题B.土地问题C.文化问题D.贵族问题7“”.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8.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A.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B.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D.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分裂9.右图所示,商鞅变法的首要措施是()A.发展农业生产B.奖励军功C.加强中央集权D.文化思想专政10.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国人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规定()①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②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④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1.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12“.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13“”.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C“”.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D“”.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14.《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5.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废除井田制B.建立户籍制C.推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16.商鞅在变法中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了秦律,秦律的突出特征是()A.强调社会和谐B.倡导公平公正C.维护农民利益D.鼓吹轻罪重罚17.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18“”.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19.右图人物的变法触犯了下列哪个阶层的利益()A.新兴地主B.自耕农C.奴隶D.奴隶主贵族中的保守势力20.《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21.商鞅在变法中实行奖励军功的措施,该措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军功地主在地主等级中的地位上升B.秦军的战斗力日益提高C.奴隶主贵族的势力遭到沉重的打击D.秦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22“.(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