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1946年初,美国外交官凯南首先提出“遏制政策”,被华盛顿当局积极采纳。“凯南本人……不相信苏联真的在为共产主义‘圣战’卖力。”这反映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A.对抗共产主义B.争夺世界霸权C.实行政治封锁D.采用经济制裁解析:选B。根据关键信息“遏制政策”“不相信苏联真的在为共产主义‘圣战’卖力”等,可以看出美国的出发点是争夺世界霸权,故选B项。C、D两项属于无关项,排除;A项不能够体现“出发点”,只是手段之一。2.1953年2月2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要求国会通过决议,不承认过去与外国政府达成的秘密协定(指雅尔塔协定)”。这表明他()A.坚持推行对苏“冷战”B.主张与苏联结成同盟C.要牵制国会的立法权D.极力地维护两极格局解析:选A。雅尔塔协定奠定以美苏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材料中艾森豪威尔不承认雅尔塔协定,即对苏“冷战”,欲遏制苏联,从而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世界,故选A项。“主张与苏联结成同盟”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要牵制国会的立法权”材料未体现,C项错误;不承认雅尔塔协定就是不承认两极格局,建立美国独霸全球的单极世界,D项错误。3.杜鲁门要求“立即采取果断的行动……在至1948年6月30日截止的期间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并解释说“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这反映了()A.援助希、土仅是美国具体的政策声明B.开始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的时代C.苏美争霸进入白热化状态D.“冷战”进入了新的阶段解析:选B。援助希、土是美国发动对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的借口,而不仅仅是美国具体的政策声明,故A项错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开始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的时代,故B项正确;苏美争霸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刚刚开始,故D项错误。4.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在1947年提交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没有美国更为迅速的大量援助……除了对世界未来和平与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外,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也是极为严重的,将失去我国剩余产品的销售市场。”由此可见,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出发点是()A.稳定资本主义制度B.尽快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C.维护美国经济利益D.使欧洲服从于美国的意志解析:选A。依据题干材料可知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加强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固性,故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5.“在20世纪中期发生的一场持续三年的军事冲突中,一方自称为是一次联合国主持下的警察行动,另一方的数十万军队采用了志愿军的微妙措辞。”这一冲突是()A.美苏双方于远东的直接交战B.美苏“冷战”出现的第一次高潮C.北约与华约全面对峙的产物D.“冷战”全局背景下的局部热战解析:选D。由“一方自称为是一次联合国主持下的警察行动,另一方的数十万军队采用了志愿军的微妙措辞”可知是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对峙下的局部热战,故选D项。6.1966年,好莱坞制作了一部喜剧片——《俄国人来啦!》,影片讲述了一艘苏联潜艇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一座小镇搁浅所引发的故事。该影片()A.真实地再现了古巴导弹危机场景B.说明了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C.反映好莱坞对苏联潜艇非常好奇D.折射美国对苏联军事意图的担忧解析:选D。美国人制作的电影是用喜剧的形式暗喻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军事意图,故选D项。题目中美国人制作的喜剧片不能真实反映古巴导弹危机,A项错误;苏联最终从古巴撤出导弹说明了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守势,B项错误;题目中的“潜艇”只是暗喻,是反映美苏关系的,C项错误。7.如图是一幅有关美苏关系的漫画《能孵出真诚吗?》。漫画中,一只和平鸽正在孵化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头部,下面铺着“访问美国”的稻草。此漫画()A.揭露了苏联争夺霸权的野心B.说明美苏两极“冷战”对峙加剧C.反映了国际局势已有所缓和D.说明美国希望实现两国和平解析:选C。虽然赫鲁晓夫时期开始与美国争夺霸主,但漫画信息并没有体现出其野心,故A项错误;漫画反映出“冷战”对峙的缓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