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南宋临安)御街中段的酒楼茶坊之间,“有珠子市、花市、方梳市、销金行、冠子行、鲞团等”。最引人注目的是五间楼至官巷口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它是南宋新设立的交易所……所谓“盐钞引”是政府发给商人的证券,是运销盐茶之类管制商品的凭证。这段材料表明当时的临安()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B.货币经济居主导地位C.草市贸易出现繁荣景象D.商品市场具有专业化特点解析:从材料“最引人注目的是五间楼至官巷口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它是南宋新设立的交易所”可以看出,当时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选B项。A、C两项本身是正确的,但是材料未体现;D项是明清时期。答案:B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下列材料,据此该小组得出结论最准确的是()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中国古代南方经济逐步发展D.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缓慢解析:材料中时间限定“西汉至北宋时期”,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材料中数据没有显示这一时期的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的是南方经济发展呈现赶超北方经济的趋势,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南方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北方,不足以说明北方经济相对以往发展缓慢,故D项错误。答案:C3.《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解析:《新唐书》唐朝街鼓的记载反映当时坊市有着严格的界限,市的经营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南宋陆游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说明坊市制度已经崩溃,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得出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和人口方面的变化,排除A、C、D三项。答案:B4.“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事,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材料反映的是()A.唐都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B.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易的情形C.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D.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解析:从材料“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获得信息。杭城应该指杭州,故A、B两项可以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商业突破空间限制,故C项正确。答案:C5.在中国古代商业史上,下列各组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的一组是()A.徽商等商帮的形成与会馆的出现B.重农抑商政策与“市署”机构的建立C.丝绸之路的繁荣与“交子”的出现D.“海禁”政策与官营制度的产生解析:会馆是明清时期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故A项正确;市署是唐朝设置的商业管理机构,重农抑商政策与市署机构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故B项错误;丝绸之路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子在北宋时期的四川出现,丝绸之路未经过四川境内,由此可知丝绸之路与交子联系不大,故C项错误;明清王朝严禁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且官营手工业不会到市场上交换,“海禁”与官营制度无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A6.据史料记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B.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C.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江南则推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