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自主练习人民版必修2我夯基我达标1.20世纪上半期,美国产品充斥中国市场的各个角落是在()A.辛亥革命时期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抗日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胜利后初期思路解析:首先可考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然后明确条约签订的时期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初期。答案:D2.中国近代反动政府勒索民族工业的措施中,危害最大的是()A.外债B.内债C.厘金D.关税思路解析:近代中国的反动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无休止地大量征收捐税,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常面临困境。答案:C3.中国民族工业企业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A.出现了第一个发展的高潮B.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正式承认C.避免了外国侵略者的排挤和打击D.在原料、资金、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思路解析:考查中国民族工业从诞生到甲午中日战争前的发展状况。在甲午战争之前,民族企业工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正式承认。答案:B4.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式有()①滥发纸币②加入官股或收买③敲诈甚至没收④大举内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对民族工业发展阻碍的方式。①是经济方面的,②③④是靠行政手段的举措,所以都是正确的。答案:D5.“济南惨案”发生后,通过拒绝使用日钞等决议的是()A.全国反日会B.天津总商会C.上海钱业公会D.上海银行公会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各政治团体的一些决议。全国反日会通过了拒绝使用日钞等决议。答案:A我综合我发展6.外国侵略者利用经济手段打击中国民族工业的措施,不包括()A.大量倾销商品B.掠夺中国原料C.发动侵华战争D.降低产品价格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国侵略者与中国民族工业的经济竞争方式,C项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答案:C7.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为此,他们采取的阻止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是()A.限制机器进口B.攫取各种经济特权C.把持中国海关D.控制中国海外贸易思路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可从“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入手考虑,只有A项符合题意。答案:A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华东续录·光绪朝》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上半期……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资本总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材料三:19世纪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今天饬令它降低价格,明天饬令它捐献。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请完成: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所面临的困境及出路。思路解析:回答第一问,可以通过认真分析和发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国内外两个方面进行概括归纳;回答第二问,应该结合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从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等角度入手分析。参考答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技术上依赖外国,无法在市场上与洋商竞争,而且经常受到外国商人的压制和束缚;同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又遭受到国内封建势力的限制和压制。可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中国民族工业是没有独立发展的出路的;要想发展民族工业,首先必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的独立,从而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