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写人文章中的人物关系、事例和抒情【训练目标】1、在阅读中能理清所写的人物之间的关系。2、能读懂写人作品中的事例,了解人与事的关系。3、能初步体会写人作品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4、观察判断人物之间的关系。5、初步掌握用事例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6、学习在写人的习作中表现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训练重点】1、在阅读中理清所写的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2、体会写人作品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3、观察判断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4、在写人的习作中表现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训练内容】第一部分阅读〖句段阅读及练习〗孙膑与庞涓都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后来,庞涓到魏国当了大将。庞涓特别嫉妒孙膑的才能比自己高,而且害怕孙膑到别的国家去对魏国不利,于是设计要除掉孙膑。庞涓写信请孙膑到魏国来,说魏王要拜他为大将。孙膑到了魏国,不仅没有受到重用,而且被诬陷私通齐国,受到剔去膝盖骨的膑刑。这段文字说到的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这关系是怎么发展的?写几句话简要说明。师徒们正走多时,忽见路旁唿哨一声,闯出六个人来,各执长枪短剑,利刃强弓,大咤一声道:“那和尚!那里走!赶早留下马匹,放下行李,饶你性命过去!”唬得那三藏魂飞魄散,跌下马来,不能言语。行者用手扶起道:“师父放心,没些儿事。这都是送衣服送盘缠与我们的。”三藏道:“悟空,你想有些耳闭?他说教我们留马匹、行李,你倒问他要甚么衣服、盘缠?”行者道:“你管守着衣服、行李、马匹,待老孙与他争持一场看是何如。”三藏道:“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他那里六条大汉,你这般小小的一个人儿,怎么敢与他争持?”(吴承恩《西游记》)1、这段文字说到的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写几句话简要说明。2、强盗蛮横,孙悟空勇敢,唐僧心慈,这些在这段文字中是怎么表现出来的?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父女两个告道:“若是能够回乡去时,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值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且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鲁达把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施耐庵《水浒传》)1、从这些文字中,你看出鲁达、史进、李忠和那父女两个之间是什么关系?2、从承诺到掏钱、借钱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鲁达怎样的性格?3、鲁达“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这俩人的“摸”意思一样吗?为什么?为什么“鲁达把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文章阅读及练习〗这屠户不是那屠户清代,著名的书画家郑板桥到山东范县任县令。他一上任,就宣布了两条特别的规定:一是屠户杀猪只能卖猪肉,不能卖猪头;二是自己吃的猪头也要纳税。规定一出,屠户们都很有意见。郑板桥的夫人得知此事,马上明白了,那是他记了前仇。原来,郑板桥做官前家境很贫寒。一年春节,他向屠户赊了一个猪头来过年。谁知,猪头已经洗净下锅,又被屠户要了回去,卖给了付现钱的渔民做祭品这见利忘义的做法使郑板桥非常生气,现在,他是把对家乡屠户的气撒在范县屠户的身上了。夫人认为这事荒唐,但要想劝丈夫取消这个规定是不可能的,因为她知道丈夫拿定的主意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于是,她想出一个妙法让丈夫改变主意。一天,她叫人捉来一只老鼠,用绳子拴了它的两条腿,把它吊在卧室的墙上。夜里,老鼠不停地抓墙,还吱吱乱叫,弄得郑板桥一夜也睡不着觉。他就埋怨夫人:“你要么把它打死,要么把它放了,这么吊着让它活受罪,咱们也睡不好觉,何必呢!”夫人说:“我要惩罚它,让它死不得、活不得。”郑板桥听了夫人的话,有些奇怪,夫人一向善良,今天是怎么了?便问夫人。夫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