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一、阅读《锦瑟》,回答下列问题。1.[文言实词]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1)锦瑟无端五十弦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缘由文段研读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一弦一柱思华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青少年时代(2)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文段研读(3)只是当时已惘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答案:(1)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2)伤春之心(3)迷惘,茫然文段研读【分析概括】1.结合注释概括出诗中的四个典故并分析其作用。答案:(1)庄周梦蝶,描绘变幻迷离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美好的情境及幻灭、迷离的心灵。(2)望帝春心,写出诗人不泯的春心春恨,表达対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哀痛之情。(3)月明珠泪,写瑟声之清寥悲苦,写出诗人不为世用的悲苦寂寥。(4)蓝田玉烟,写瑟声之缥缈朦胧,抒发诗人追求美好事物而无法亲近的惆怅。文段研读2.《锦瑟》中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答案: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作用:以锦瑟起兴,瑟之发音,清幽哀怨,诗人借此表达年华已逝、青春不在的伤感之情。文段研读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眼为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答案:诗眼为“迷”“托”。“迷”写出了诗人在现实和梦幻中穿行,充满期待;“托”却写出人生之路难行,所有美梦终成空幻。“托”于杜鹃的哀音,是断肠的结局。一“迷”一“托”,正是诗人一生的写照,精彩传神。文段研读二、阅读《马嵬》,回答下列问题。1.[文言实词]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1)海外徒闻更九州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复鸡人报晓筹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白白地、徒然(2)报告文段研读【分析概括】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马嵬(其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文段研读诗句表现手法作用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信守“世世为夫妇”的誓言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答案:文段研读诗句表现手法作用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对比、反衬——“空闻”与“不复”对比,“虎旅传宵柝”反衬“鸡人报晓筹”。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对比——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唐玄宗的自私、虚伪,被暴露无遗。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2.诗人对李、杨之情持何种态度?请简要分析。答案:诗人对李、杨之情持否定态度。“徒闻”“空闻”“他生未卜此生休”等词句都揭示了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的事实。特别是“不及卢家有莫愁”一句,更是对李、杨爱情的否定。文段研读3.分析《马嵬》章法结构的特殊之处。答案:这首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文段研读名师锦囊(一)在诗歌中,所谓诗眼就是指最具有表现力的那个词,它往往起揭示主旨、传达诗人情感的作用,多为动词、形容词。在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结合景、情、境、意等方面。文段研读名师锦囊(二)理解情感须“四看”。一看作者。鉴赏诗歌讲究知人论世,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身世经历、创作风格等常会影响诗词的情感。如杜甫,他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在诗歌中,常常表达个人不幸遭遇、忧国忧民的情感。二看诗题。标题是作品的眼睛,往往能够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我...